• 首页>百科 > 百科
  • 苏轼写徐州山水的诗词

    苏轼描写山水的诗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原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原诗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原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苏轼描写山水的诗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原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原诗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原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苏轼写的山水风光的诗

    苏轼的山水诗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在密州到徐州之间写过的诗词

    苏轼在杭州任满调去密州,杭州任满的时候是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也就是熙宁七年九月以后去的密州,熙宁九年年底调离密州前往河中府,在徐州是熙宁十年到元丰二年(1077年-1079年),这段时间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时光,但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整个时间段内写了多少诗我恐怕回答不出来,但能找出几篇较有代表性的:

    1、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2、史隐亭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3、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4、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再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水调歌头了,作于密州

    5、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后,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苏轼在徐州有那些诗文?要原文

    百步洪二首并叙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燕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马上走笔寄子由四首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镫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三)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四)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复。 青衫老从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徐州诗词 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二)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

    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送郑户曹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水绕彭祖楼,山围戏马台。 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

    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 白门下吕布,大星陨临准。

    尚想刘德舆,置酒此徘徊。 尔来苦寂寞,废圃多苍苔 十月十五日观月 黄楼席上次韵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尘隅。

    山上白去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永遇乐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凉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边璧。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象斜川游,作诗继彭泽。 桓魋墓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

    苏轼在被贬徐州作的诗

    江城子·别徐州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诗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将近一千年前宋代大文豪苏轼离开徐州时的挥泪绝唱。抒发了苏轼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的留恋之情。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两千余年的历史岁月中做过徐州“父母官”的人不计其数,然而能像苏轼一样以民为本,视民如子,爱民如伤的官员乏陈可数。苏轼虽然只做了短短两年的知州,却深受徐州人民爱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