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抢飞花令诗词酒

1. 贺莉然诗词飞花令力压全场说明了什么
13岁的贺莉然,比当年红火起来的武亦姝小三岁,她们都以在中国传统诗词方面的优厚的学养积淀,和冷静淡然的临场发挥,力克群雄,脱颖而出。
她们都以“飞花令”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一朵鲜花,瞬间飞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学养,让这两位女孩具备了不一样的气质和风采!人们在为她们点赞的同时,也是在为中国传统诗词点赞!我听到有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这样说的:“武亦姝和贺莉然这样的学生,全凭死记硬背,记忆再多的诗词名句又有什么用?力克群雄又有什么用,能说明什么呢?”这种无视记忆重大作用的论调,恰恰代表了一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也代表了中小学语文学习的一大误区!查查大纲,哪个大纲里没有“记忆积累”这一条?语文学习,记忆积累是最基本的环节。有了记忆,然后才谈得上理解、分析、表达应用。
笔者在初中时被语文老师逼迫背诵《岳阳楼记》等传统名篇,当时对老师的做法极不理解,认为老师太苛刻,是在有意为难学生,但敢怒不敢言,只得按老师的要求去背诵这些名篇。客观而言,背诵的当时确实不太理解这些名篇中的有些句子,但老师高压在上,不敢不背诵。
这样,中学时,我背诵了不少名篇。后来,我长大了,步入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理解了当初那些名篇中的句子。
范仲淹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时认为范仲淹太没有感情,太无情了,木头人一个,明明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他怎么说“不喜”“不悲”呢?不喜不悲,那还是正常人吗?后来才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一种高深的境界,需要修养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达到!我经常被学生和家长问到写作问题:“作文写不好怎么办?”“为什么别人的文章那么有文采而我却做不到?”“别人旁征博引,为什么作者知道的那么多,我却写不出来?”……现在你明白了吧,你根本就没下像武亦姝和贺莉然那样的苦功,要是积极背诵积累了,你也一样能行!这就是记忆积累的功效!在这个注重功利性和推崇多元化的社会,人们追星入魔的有之,娱乐至死的有之,玩物丧志的有之……与其那样,何如静下心来,研究并欣赏一下诗词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你数不尽的涵养!武亦姝和贺莉然的走红,已经为青少年指明了道路: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涵养武装起来的少年,其内心一定是强大的。
2. 《中国诗词大会》古典才女武亦姝的语文课堂都教了啥
这几天,你被这位16岁的复旦附中小才女刷屏了吗?
她叫武亦姝,在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时,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一炮而红。
《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冠军果然是武亦姝。她丰富的诗词储备、谦逊的态度、姣好的身材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能熟练背诵2000多首古诗词,写得一手好字,这位16岁少女的从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回忆起来,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飞花令”环节。
当时,武亦姝与对手围绕“月”字吟诗,她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
飞花令有时间限制,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上一场选手王婷婷落败,就是因为被提醒重复之后,脑袋瞬间空白。
同样的情况出现,没想到武亦姝不仅没慌,还迅速地微笑着接了一句新的……
这诗词积累到底是达到了什么程度……连评委老师惊喜不已,观众们更是被征服。
小小年纪她是如何获得这么多古诗文积累的?
又是为什么能显现“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看在复旦附中高中的第一个学期里,她留下的这些日常影像小细节,也许就能明白:机遇从来只会青睐有准备之人;成功的最大动力,往往不是输赢心,而是来自“我喜欢”。
复旦附中的语文课上,老师会让学生以报告和演讲的形式分组展示课外阅读人文经典的感悟。图为武亦姝代表她所在的小组报告清朝沈复的散文《浮生六记》。
学校的书法作业,武亦姝上学期交上来的是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字如其人,相当清丽。
复旦附中高一的语文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每星期都要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图为武亦姝两个月的阅读计划和实际阅读记录,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她的兴趣所在。同时也看得出,该校对于学生阅读人文经典的重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武亦姝如是,城市文化中诗书气质的培育亦如是。希望武姑娘夺冠和走红,能带给更多同龄人、家长和教育者这样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