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唐宋时期诗词成就

    1. 概述唐宋时期文学成就

    一、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二)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作品有2万余篇。

    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能够运散入骈。

    2. 唐代诗歌的成就及发展脉络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

    3. 唐代诗歌的成就及发展脉络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

    4. 总结唐代诗歌的文学成就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64623161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5. 唐诗宋词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主讲教师 刘振娅教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 并参考以下书目: 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第1版 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北京第1版 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 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 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 郁贤皓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 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7月第1版 三、课程内容 上 编 唐 诗 第一章 唐诗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绪 论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 (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举如: l、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的风气; 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 (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 1、佛教的影响:①在诗中直接讲佛理;②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④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2、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

    (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唐诗的分期 三、唐诗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 思考题: 1、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

    2、比较本、专科教材,指出本科教材在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拓宽和加深。 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

    4、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 6、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一、初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 l、贞观诗坛 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 上官仪等等)。

    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

    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

    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

    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

    6. 宋词的文学成就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

    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生平与性格 一、历尽升沉的一生 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 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元佑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旧党分裂,连放外任。 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贬至岭南海南,徽宗时被赦北归 二、宏博通达的坡仙性格 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于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

    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态度和任职时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谪时期多取佛道。

    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总之,他有极其实际的一面,又有非常超脱的一面;既有十分认真的一面,也有十分随和的一面,在矛盾的统一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

    第二节 “自是一家”的学士词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