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鉴赏选择题的步骤

    1. 大学语文的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技巧是什么

    首先读诗的题目,初步判断这是哪一类诗。是咏物的,是登高的,是边塞诗等。

    第二部读作者,看作者,回忆作者的生平,回忆这个作者生活的年代,大环境,这个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个作者的思想。

    第三部读诗词,初读全诗,全词,勾出诗词中的意象,反复品读这个意象在诗词中的含义。一定要读懂诗词。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第四部读出卷老师出的题目。带着题目再回到诗词里去,有针对性的回答。

    其实你要知道天下景语皆情语。诗词中的写景的句子大多是抒情的句子。

    古诗鉴赏诗句,步奏1,翻译句子,即用自己的话复述句子。

    步奏2,找出句子中的意象,解释意象的意思,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步骤3,判断诗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是比喻,借古讽今,夸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步骤4,这一个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3. 诗歌鉴赏和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

    解答诗歌鉴赏题,最根本的方法是从感性(多读点诗歌)和理性(了解点诗歌理论)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除此以外,在做题实践中不断总结解题技巧也很重要。笔者在多年高考复习中摸索出了几条关于诗歌鉴赏题简单可行的解题技巧,且将其命名为“五读法”,在此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五读法”的基本解题环节。 1、读作者。

    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前者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者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两位诗人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2、读标题。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如杜甫五律《倦夜》,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这些问题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读者若能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诗歌,则必事半功倍。

    3、读序言。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

    读这样的序言可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如苏轼有一首《南乡子》词,下面有一小序:“梅花词和杨元素”。

    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和词,而且内容是写梅花的,这对我们读懂诗歌内容就很有帮助。 4、读注释。

    古典诗歌鉴赏必须过语言关,若诗歌内容无法理解,则所谓鉴赏都将是一句空话。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5、读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问题的设置是紧紧围绕高考考点展开的,一般而言,它往往包括诗歌鉴赏知识点考查的多个方面,如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等。这一步我们要从问题入手,准确把握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搜集相关信息,酝酿答题。

    二、例题讲析: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 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

    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读标题。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

    3、读注释。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

    4、读问题。问题有两个,第一问问诗眼,是落实到字词;第二问既是问表达技巧,也是问思想内容,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

    三、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诗后的题目。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的“渲染”,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5326236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流莺时一声”,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2、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

    5. 诗歌鉴赏的一般有什么步骤或答题技巧

    如何答题: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但是,一旦形诸语言,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 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既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

    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6.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因为大家时间不多了,这两天所有人会告诉你看课本,这是废话,课本当然很重要,怎么看?我以北京卷为例来说,所有题目都是课本,当你不会做的时候,回想课本,一定是老师讲过的。

    举个例子来说,06年是陶渊明的诗,看不懂说什么,说请问陶渊明的诗有什么风格,高中就学了一篇陶渊明的诗,就是他的风格就是“归隐、闲适”。如果你把北京卷今年所要求考的那个古诗文背诵拿下来,高考只要求你背下一篇,老师都是告诉你这篇文章讲了妇女被抛弃的故事。

    08年又出了一个文章,网友有题的可以拿去看,诗人是顾炎武,考试在课本中就教过你一首杜甫的诗叫《登高》,问你这首歌和杜甫是什么风格,老师也会告诉你是什么。这就是本质。

    古诗文你为什么做不对,第一读不懂,这个没关系,古诗是谁的?问表达的什么情感,没关系,就是这么几个情感,是古代诗人写的,是古代男诗人写的,因为古代女诗人比较少,是有李清照,但是我没见过考她的。第一个男人打仗,第二个流浪,第三个在家里想象,就三种诗。

    比如山水诗,李白写诗就是纵情山水,如果是王维,一个是归隐,一个是闲适,如果是田园诗就写归隐、田园,如果说送别诗就两种,一种是李白的,表达对朋友的友谊,如果是王维的诗,表现的一定就是对故乡的留恋。如果是男人打仗就是边塞诗,第一个表现的是风光,第二个是打仗的残酷,第三个是打仗长了想家了。

    男人想象就两种诗,一个是男人在家里头想象出现了怀古诗,第二个就是抒情诗。怀古诗就是固定的形式,就是借古讽今,还有表现一种历史沧桑感。

    还有一种是抒情诗,第一种是伤春悲秋,江苏卷的考生还有山东卷的考生特别注意,这两个省份会考悲秋、伤春。男人总伤春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男人总想当官当不上,一次没当官就受到了打击,总是受到打击,官场失意。

    于是苏东坡的诗出现了,总是被打击,一生被贬三次,所以第三种是豪放旷达。古诗文,一个是练字体,一个是感情体,再一个就是让你分析这首歌的妙处是什么,首先把句子分析一下,不是让你真读懂了,看不懂也翻译,把你不会的折过去。

    如果使用了什么手法,再据选。给大家做一个统计,第一个就是借景抒情,第二个是托物言志,虚实相称,还有互相烘托。

    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夸张、用典,描写一个是白描,一个是细描,白描就是中国山水画,如果出现动词一般都是细描,看到动词都是细描。其实题目是可以选择的,主旨可以选,手法可以选,模板可以选。

    所以古诗文在我看来最简单。本质在课本。

    7.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思路一、基本要求1.记住考查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二、具体方法1.问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注意:1.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2.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附:诗歌鉴赏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三、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①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1分)②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1分)③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2分)④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分)(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4分)[解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认识(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贴。

    (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2分)“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诗歌鉴赏主观题的答题对策从针对2002年高考的有关信息得知,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形式变化,难度增加,相应答题的对策也有变化。考虑到诗歌鉴赏的特殊性,考虑到考纲的具体要求,由学生回答部分大概可由以下几个部分(考试时会从中择取几点)来组成:一是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

    二是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三是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体裁样式的识别。

    四是对诗歌艺术技巧的研判。五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从上面的五点入手,简略叙述一下答题的注意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