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赏析绝句中考

    1. 中考绝句赏析

    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

    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

    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僎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

    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

    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

    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王泠然 【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咏八阵图送人) 孙逖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庐山》。

    见《诗式》)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仑】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维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王维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王维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王维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王维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 【阙题二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缙 【别辋川别业】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斤竹岭】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垞】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裴迪 【辋口遇雨忆。

    2. 中考古诗词20首并赏析关键字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3. 中考古诗赏析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古诗鉴赏专题)杭州市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城 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3.(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分。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湖州市三、古诗文阅读(20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一16 题。(4 分) 春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30323433,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

    ② 趁:追逐。巧.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分)16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三、古诗文阅读(20 分)(一)( 4 分)巧.(共2 分,各1 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2 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嘉兴市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5-22题。

    (-)(4分)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分)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2分)古(—)(4分) 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金华市三、古诗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4—21题。

    (一)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古诗文阅读(19分)(一)14.婺江(双溪) 八咏楼 15. 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丽水市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5~22小题。(一)(4分)泛吴淞江[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 (1)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4分)15.(1)斜阳 (2)半日(2分,每空1分)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

    (2分,意对即可)宁波市绍兴市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5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10、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11、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台州市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7——25题。(一)(4分)村 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7.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 ▲ 1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 (一)(4分)17.“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评分标准:2分。

    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18.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2分。

    言之成理,意对即可。温州市 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5分) 《除夜①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三、古诗文阅读(28分)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16、。

    4. 中考急求:求绝句的鉴赏(写景,抒发壮志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 东坡吟 傲世世间无天险, 大江东去去不还。 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 大仁大义大风范。 梦里两人常相见, 醒来只隔数百年。

    2.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疏 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 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 枪林弹雨夺金魁. 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拼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6.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7.苏武牧羊图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8.暗 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9.疏 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10.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 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 枪林弹雨夺金魁。

    5. 中考古诗赏析选择20道

    1、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

    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2、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

    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

    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

    “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答案)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

    6. 中考怎样赏析诗词和语段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2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

    7. 绝句古诗赏析,在线等 最好有问题谢谢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描写秋的诗句都是肃杀,悲凉的,但诗人却反其道行之。结合首联及颔联,作简要赏析。

    首联,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颔联,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2,尾句“便引诗情到碧霄”,有人说“引”字用的好,好在何处?

    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赏析:

    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