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爱情诗词读后感

    1. 爱情诗歌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

    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

    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

    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经常一个人读着她的诗潺然泪下。

    .二个你自己参考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 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这首诗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我仿佛一下子发现了美:一朵小花竟然会那么美丽,那么富于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丽是可以长久的、可以传递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我反复吟诵这首诗,并在我最好的一本笔记本上认真地抄下这首诗! 我由《小花》结识了普希金,结识了这位俄罗斯伟大的抒情诗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好似着魔一样迷上了普希金,我四处寻找他的诗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诗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释卷地读,然后夜以继日地抄,抄了好几本笔记本。这几个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笔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阅,被我婉拒了。

    接着,我又陆续看到了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上尉的女儿》、《杜布罗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美丽风景和优秀的妇女形象,点燃了我青春的诗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坚贞的一面。

    同时,普希金也培养了我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从阅读普希金扩展到阅读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玛雅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谓是“一花引来百花开”,使我拥有了一座“俄罗斯文学百花园”,它滋养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对高雅文学的爱好。 不过,寻思起来,还是《小花》给我的影响最大。

    这朵“小花”从闯入我眼帘的那一刻起就融进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画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希望采纳 谢谢你。

    2. 感人的爱情诗 读后感(加急)800字

    我真的这样想我想拥抱你现在,我的右手搭在我的左肩上我的左手搭在了我的右肩上我只想拥抱你,我想着下巴就垂到胸前现在,你就站在我眼前我多想拥抱你迫切地紧紧地拥抱你我这样想我的双手就紧紧地抱住了我的双肩 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中,爱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爱情是一个咏唱不衰的话题,在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无不例外地都涉及到爱情诗,正如智利诗人聂鲁达所言,一个诗人不写爱情,会让人不可理解。

    关于爱情诗,更是历代诗人诗歌创作的精神动力,无论是《诗经》里的《关雎》,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诗人;如白郎宁夫人的爱情十四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普希金、叶赛宁、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爱情诗多为后人引用、背诵,他们所创作的爱情诗的影响力可见有着多么的广泛、久远和深刻啊。 人这一生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爱情,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哪怕是让爱折磨得遍体鳞伤,还是甘甜如蜜,爱情依然让人们追崇,令人愉悦。

    爱情,在世俗里圣洁,又在圣洁里世俗,爱情有时候犹如一枚无法抵挡的飞箭,能穿透彼此的心,这就是传说中的丘比特的爱情神箭吧。 那些有序的爱情依然像箭一样快捷,又像酒一样酿的缓慢,爱情诗就是久酿的美酒,是爱情的果实,是纯真的情感叙述,是值得回味的汁液。

    谈到爱情诗,有人总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甚至带有极高的社会的、道义的,伦理的标准来读情诗,其实这都是对情诗的偏见甚至是狭义的读解。 我们说情诗是超越了现实,跨越时空,又来自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就在于情诗的纯情性和唯美性,纯真的爱情是一种美,一个人只有具有了纯真的爱,才能写出纯美的诗。

    那么,我们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情诗的时候,不必去在乎情诗里所表达的情感是来自婚情的还是非婚情的,还是有感而发的,只要你感觉到是一首好的情诗,只要能给你带来美好的享受,你就该好好的享有她。 情诗的流向或欣赏,更多的是我们应该先抛开爱情、婚姻的社会因素,诸如社会环境、世界观、教养、价值观等,去唯美地来欣赏一首情诗,这才是读者读情诗所应具有的最高境界。

    情诗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更注重的是相爱的人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只有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了,才能写出优美的诗句,一个朝思暮想,见异思迁,感情非专一的诗人,让情感泛滥之人,他或她永远也写不出感人肺腑,甚至痛彻心扉,燃烧着浓浓烈火的爱情诗的。爱情诗更是爱与被爱接受与被接受的一种心灵互动的产物,将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凝结成文字,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我曾想,为什么当今一些年轻人也能写出感人而新鲜的情诗,恐怕和其于情网中的感情真实袒露有关联。甚至我发现在如今兴起的博客里,不乏也有着大量酷爱情诗写作的博客诗人,他们的情诗之所以感人,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真真切地爱过,甚至经历过爱的“折磨”,真情地投入过爱的怀抱,无论这份爱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他们毕竟一起愉悦过,痛苦过,哀伤过,只有具有着良好心灵的诗人,只有具有良好情感的诗人,他们才能写出动人的诗篇,任何的虚假缺乏真正的爱情,自然也就没有真正的爱情诗,博客里的“爱情诗人”亦然。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情诗里依然存在鱼龙混杂,存在着鱼目混珠,存在着虚假与感情欺骗,存在着令人厌恶的抄袭与篡改,存在着极为可怕的“邪恶”甚至“丑陋”的情调,这些都是令人鄙视之的行为。 我们说情诗有时候又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喜悦和阵痛并不为过,当你爱一个人爱到一定深度之后便是痛,有时甚至是一种绝望的倾诉,真爱有时候是心灵深处痛与愉悦的混合体,往往一个人错过爱的季节或者错过爱的人,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譬如陆苏的这首《绝望》就是一首带着极具痛苦情绪的情诗,诗中写道:爱到耳聋聋如响雷多大的动静都不会让我惊慌爱到眼瞎瞎如黑夜多少盏灯都不能帮我想象天明爱到你终于赶到时我刚好错过 情诗固有的特征首先要有情,而情来自感,因感而生情,因情而发,这就是情诗的本意。

    长期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的一些诗,谈到情也只能是革命之情,爱国之情,谁要是谈爱情,那就是小资情调,登不得大雅之堂。

    3. 感人的爱情诗 读后感(加急)800字

    我真的这样想

    我想拥抱你

    现在,我的右手搭在我的左肩上

    我的左手搭在了我的右肩上

    我只想拥抱你,我想着

    下巴就垂到胸前

    现在,你就站在我眼前

    我多想拥抱你

    迫切地紧紧地拥抱你

    我这样想

    我的双手就紧紧地抱住了我的双肩

    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中,爱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爱情是一个咏唱不衰的话题,在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无不例外地都涉及到爱情诗,正如智利诗人聂鲁达所言,一个诗人不写爱情,会让人不可理解。

    关于爱情诗,更是历代诗人诗歌创作的精神动力,无论是《诗经》里的《关雎》,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诗人;如白郎宁夫人的爱情十四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普希金、叶赛宁、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爱情诗多为后人引用、背诵,他们所创作的爱情诗的影响力可见有着多么的广泛、久远和深刻啊。

    人这一生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爱情,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哪怕是让爱折磨得遍体鳞伤,还是甘甜如蜜,爱情依然让人们追崇,令人愉悦。

    爱情,在世俗里圣洁,又在圣洁里世俗,爱情有时候犹如一枚无法抵挡的飞箭,能穿透彼此的心,这就是传说中的丘比特的爱情神箭吧。

    那些有序的爱情依然像箭一样快捷,又像酒一样酿的缓慢,爱情诗就是久酿的美酒,是爱情的果实,是纯真的情感叙述,是值得回味的汁液。

    谈到爱情诗,有人总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甚至带有极高的社会的、道义的,伦理的标准来读情诗,其实这都是对情诗的偏见甚至是狭义的读解。

    我们说情诗是超越了现实,跨越时空,又来自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就在于情诗的纯情性和唯美性,纯真的爱情是一种美,一个人只有具有了纯真的爱,才能写出纯美的诗。

    那么,我们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情诗的时候,不必去在乎情诗里所表达的情感是来自婚情的还是非婚情的,还是有感而发的,只要你感觉到是一首好的情诗,只要能给你带来美好的享受,你就该好好的享有她。

    情诗的流向或欣赏,更多的是我们应该先抛开爱情、婚姻的社会因素,诸如社会环境、世界观、教养、价值观等,去唯美地来欣赏一首情诗,这才是读者读情诗所应具有的最高境界。

    情诗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更注重的是相爱的人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只有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了,才能写出优美的诗句,一个朝思暮想,见异思迁,感情非专一的诗人,让情感泛滥之人,他或她永远也写不出感人肺腑,甚至痛彻心扉,燃烧着浓浓烈火的爱情诗的。爱情诗更是爱与被爱接受与被接受的一种心灵互动的产物,将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凝结成文字,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我曾想,为什么当今一些年轻人也能写出感人而新鲜的情诗,恐怕和其于情网中的感情真实袒露有关联。甚至我发现在如今兴起的博客里,不乏也有着大量酷爱情诗写作的博客诗人,他们的情诗之所以感人,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真真切地爱过,甚至经历过爱的“折磨”,真情地投入过爱的怀抱,无论这份爱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他们毕竟一起愉悦过,痛苦过,哀伤过,只有具有着良好心灵的诗人,只有具有良好情感的诗人,他们才能写出动人的诗篇,任何的虚假缺乏真正的爱情,自然也就没有真正的爱情诗,博客里的“爱情诗人”亦然。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情诗里依然存在鱼龙混杂,存在着鱼目混珠,存在着虚假与感情欺骗,存在着令人厌恶的抄袭与篡改,存在着极为可怕的“邪恶”甚至“丑陋”的情调,这些都是令人鄙视之的行为。

    我们说情诗有时候又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喜悦和阵痛并不为过,当你爱一个人爱到一定深度之后便是痛,有时甚至是一种绝望的倾诉,真爱有时候是心灵深处痛与愉悦的混合体,往往一个人错过爱的季节或者错过爱的人,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譬如陆苏的这首《绝望》就是一首带着极具痛苦情绪的情诗,诗中写道:

    爱到耳聋

    聋如响雷

    多大的动静都不会让我惊慌

    爱到眼瞎

    瞎如黑夜

    多少盏灯都不能帮我想象天明

    爱到你终于赶到时

    我刚好错过

    情诗固有的特征首先要有情,而情来自感,因感而生情,因情而发,这就是情诗的本意。长期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的一些诗,谈到情也只能是革命之情,爱国之情,谁要是谈爱情,那就是小资情调,登不得大雅之堂。

    4. 古代言情诗歌读后感1500字

    泰戈尔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个剧本。虽然他的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但他是通过诗歌而扬名世界的,早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优美,1913年,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东方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后期的政治诗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为他赢得了“爱国诗人”的称号,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大胆吸收外国的诗歌营养,开辟了印度诗歌的新天地,人们尊称他为“诗圣”。

    早期的故事诗大多来源于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宗教传说包括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的故事等,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中期的《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诗集的主题是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颂神诗的形式在印度古已有之,但泰戈尔的这部诗集,它的内容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晚期的政治抒情诗,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改良主义情调和神秘主义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生辰集》第10首被认为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纪念碑,泰戈尔在这首诗中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他以此为标准总结评价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泰戈尔,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丰赡,又那么细腻,一章章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辉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你的眼帘。

    “毒蛇/处处吐出剧毒的气息,/讲的是温文尔雅的和平,/听起来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让我对各处正在准备/向恶魔作战的人们,/致以我生平最后的敬礼。”---- 泰戈尔这样写着,他笔峰犀利,讽刺尖刻而辛辣地砰击了在中欧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诗慷慨激昂,包含了爱国主义的深切情怀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感。他遇见到二战的即将到来,追求和平与光明,热情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是泰戈尔作品“金刚怒目”的一面。当然诗人也有自己“光风霁月”的一面。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健壮阔,没有海湿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触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常常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读完《泰戈尔诗选》,受益非浅

    5. 致橡树读后感200字

    一首内涵深刻的爱情诗歌,近日重读这首诗,更加感受到它的深刻与魅力所在;作者赞美了一个坚贞的、热烈的爱情,颂扬了一个不仅纯真的、炯热的爱,并且是一个高尚的、伟大的爱;作者以橡树为对象,把自己比作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与之站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上至枝叶,下至根基紧紧相融;枝叶的摆动,相互的致意,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只有他们两人明白的这种无声的语言。他们的心灵相通,无语的意会,这种爱情达到了极致,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啊?这首韵味生动的诗。经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动情的朗诵,以及优美的旋律加之衬托,更加丰富了作者的情感和这首诗的魅力。效果极佳,为之完美。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多人总是梦幻自己的爱情都如舒婷的这首诗一样,纯情纯真,美丽高尚,但这有点太唯美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火霓红的世界里,白色是那种早以画不了来的色彩,爱是什么?情是什么?物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63396366与现实,爱情与金钱,欲望与道德?多少人在这泥潭中挣扎茫然探求沉沦。

    迷乱的都市,人潮涌动的马路人与人都带着面具生存着,人们渐渐都有了一种难治的病,呻吟着追求那种人类的奢侈品------爱情,人们总是在寻找靠岸的地方,等找到了靠岸的码头,却在海里面迷失自己,在爱的错乱里忘记了如何去上岸,人学会了生存却忘记了如何去爱。

    人生,相爱容易相守难。

    纳兰的那首小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道尽多少悲凉。初初相识,人若孔雀,本能的尽极绚丽,礼貌羞涩着收敛脾气,绽放美好。而那些观者也大都怀着欣赏,暗暗叫好,怜爱有加。便想将之拥有,日子久了,孔雀颓累,羽翼渐退,时间长久,还会转身,生气。生人如此,情人爱人之间也不能一样。致橡树中的这句“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只能为一声感叹罢了。

    也有人说过,感情就是因为存在一些遗憾和残缺,才会唯美,永恒。也许说这句话的人只是隔岸观火,所以会觉得美。心中的伤痛,只有自己能品尝。那些,“不管天长地久,只想曾经拥有”的人,也只不过是自己苦笑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去过泰山,站在大山之顶看下垂望,生与死只是一线之的事,低看浮云,远看山村,我们都只不过是尘世中的一颗尘土,猛然回首,能守着一心灵的一方净土,执着一份清淡,过着问心无愧的生活不随波逐流。知足常乐这也是一种幸福。

    6. 古诗词读后感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7. 经典诗词读后感(400字左右)

    国富民强 国兴我荣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示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要是能把我们的丢失至今还分离我们祖国在外的一个小岛——台湾岛收复回来,那该多好啊!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看到你急用,帮你找了两篇,希望能帮到你。

    8. 读诗歌里的爱情真谛有感

    读长恨歌有感谈到《长恨歌》,最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凄美,多么感人,这也成为后人对心爱之人表白的经典语句,情意绵绵,感人肺腑。

    接下来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长恨歌》是一曲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挚爱传奇,是一首关于人间真爱的倾情礼赞,是一段足以动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绝唱。

    传统的,古典式的,完美的,理想主义的爱情在这里走到了一个极致。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

    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他们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在我看来,《长恨歌》在史上留有不衰的盛名,得益于它的艺术特色。①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联想到是的历史的话,其中还经历了有名的安史之乱。从安史之乱爆发到唐明皇携杨贵妃出奔西行,再到杨贵妃逝世,唐明皇思念贵妃,情节曲折感人,悲剧感染力极强。

    ②刻画人物生动细腻。唐玄宗形象荒淫误国又真挚专情,杨贵妃是一个美貌、忠贞的形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极尽了杨贵妃的美貌。③叙事、抒情、描写高度融合,富有语言美和音律美。

    运用了借代、比喻、对比、对偶、顶针的修辞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然而,《长恨歌》还有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对于其主题的看法、理解历来就有分歧,有“讽谕说”(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恨其误国);有“爱情说”(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专一的爱情);有“双重主题说”(指爱情悲剧的双重性、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作者态度的双重性。当然,我们接触最多的理解应该是“讽喻说”:认为诗是借李杨的恋爱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动荡、深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地讽刺了李隆基贪色误国,荒于朝政,并以此作为后世的鉴戒。

    从具有传奇色彩的帝、妃题材的特殊性出发,以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婉劝帝王。但我对“爱情说”挺感兴趣,这种说法从未听说,有一点神秘。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

    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

    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9.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600字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网上买书的时候,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这本书大多数都是赞美于丹老师的词语很美,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想来想去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对于书里面所提到的诗词几乎全然不知,甚至读书时候学过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为我觉得诗词对于我们现代人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其实我内心是向往诗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只因现在的社会,生活的梦想,工作的现实,让我们将这诗意埋藏了。这让我想到蒋勋老师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里面讲到的,当看到一片景象让我们很感动的时候,然而我们却没有言语来表达此刻心里的感受,那个时候我们是难过的,真的很难过。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

    10. 关于古诗的读后感,800字以下

    我读《君子于役》

    《诗经》里有这样的一首诗,名曰《君子于役》。诗中抒发了一位作妻子的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各种不适当的差役之不满。这首诗就像一幅图画,“妻离夫散,天各一方”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君子于役》这首诗是国风中的王风。王风,是东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郊区一带的民歌、民谣。话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为博美女褒姒一笑,听信奸臣虢石父之言,烽火戏诸侯,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国军队的进攻,都城镐京被攻破了。幽王本人也成了刀下之鬼。由于镐京已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其子周平王便将王都迁至洛邑,从此中国历史上便进入了东周列国时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时就已大分功臣、王亲国戚为各方诸侯;加上如今王室的力量日渐削弱,东周王室就成为傀儡,有名无实了。据史书记载:东周时,周桓王欲出兵伐郑,到处征兵,强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想必《君子于役》此诗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被创作出来的。它忠实地刻画了一对普通的夫妻分离之苦,亦道出古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置人民饱受精神虐待而不顾的专制作风。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影子。人们在赏析一篇散文、一首诗时也必须看出其“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从《君子于役》一文中,我们不难再理解日后“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事迹。余秋雨曾说:悲剧英雄总未免孤独,在中国,他们尤其孤独。是啊,主人公也一样,都是孤独寂寞的。不适当的制度所造成的悲剧,其心酸之情是能从诗篇中略见一斑的。 《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首闺怨诗,它也是一首思夫之作,说的是妻子想念去服役的丈夫。当我们翻开唐诗时,我们会发现唐朝中叶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写过一首叫《闺怨》的七言绝句。这诗写的也是妻思夫,所思的丈夫是外出求取功名,是为了“光宗耀祖”的!且让我们看看此诗的内容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为妻子的自然同意丈夫这样做,可到后来她又有点后悔了。悔的原因是春到人间,妇人却独守空屋;一年复一年,少妇年老色衰了,后悔妙龄时让丈夫外出。比起《君子于役》,《闺怨》是含蓄多了,其处境也不如《君》凄凉。《君》的丈夫到外服役去了,生死未卜;而《闺》中的夫君是去封侯拜相,妻子也有了心理的保障。《君》是悲哀与思虑的,《闺》只是带有想念之情而已。《闺怨》的韵律对照也远比《君》工整多了,其语句上的转折有力自然,非常细腻工巧。 《君子于役》可以说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其诗确实足以和《关睢》中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媲美。它大胆地歌唱出一个女人对其丈夫的思念,冲破了封建社会里“女为卑”、“女子无发言权”的束缚,同时也唱出了一个时代的哀歌…… 赋,是《君子于役》所采用的写作手法。这是一种白描的写作方式,直抒胸臆,用通俗话说就是“赤裸裸,不经加工修饰,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正因为《君》写得很白、很简单,老妪能解,所以它很容易使市井小民、普通大众中引起共鸣而广泛流传之。 作者在写《君子于役》这首诗时确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作者就把心里的话全都“掏”出来,唱成歌、编成曲子。古人皆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织;作妻子的白天除了做家务、烧饭之外,一无娱乐,二无消遣,这又如何能熬过没有丈夫的这段日子呢?适合穷困、单调、枯燥,将每一件小事都看得十分透彻,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黄昏,给大地蒙上一层薄薄的雾纱,也给人们一种凄惨与神秘的感觉。家家的男人都已从田里归来了,唯有女主人公的丈夫音讯全无,此景可真谓“故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为了表示思念,作者只好望着那无边无际的苍茫大地,轻轻地哼着这首歌,流露出真挚的爱情、温情……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的一篇闺怨诗,可谓开创先河。后世也有过不少类似的文章:有思夫、念妇、追忆老友等的,让人们能直接表达心中的感情,记下生命中难忘的一刻。就拿现代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来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就已经不只是浪漫、直接罢了,其中更含有了想象的风格。——这或许是诗词发展的演变吧。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这首小诗既不是什么黄钟大吕之乐,也非江南柔靡小调。可它所唱出的是几千年前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名妻子的心声;它诉出了一个时代的不平;表现了早期的中国人民对于自由平等世界的向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