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传承思想,古典诗词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作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心灵的升华。

    2.提高素养,或许,在古代古人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娱乐活动,现在要么是研究,要么就是附庸风雅。 3.使文字的运用更具准确性,因为诗词中非常注重这些,诗词短小但凝练,体现古人的智慧。

    4.从诗词中,我们更好的能了解当时的社会,民风,与时代的发展。 国际影响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

    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

    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扩展资料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2.古诗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1.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说人生价值在于将美好高尚的精神留在世人心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说死无非是化入山丘,回归自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说人要保持内心的清洁与美好,宁可死去也不能随波逐流、从俗浮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说要有高远的志向、宏伟的抱负 ……等等,“诗言志”,古诗中古人对于人生的追求、理想、境界、价值等等的思考同样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2.审美观的影响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体现出壮烈雄猛的阳刚之气;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初晴,一一风荷举”中体现出清丽妩媚的阴柔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现实主义的眼光书写不尽的秋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描写舟行长江的景象……无论是哪种画面都充满诗意的美感,让读者的心灵丰富。

    3.获取智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人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世间永远的规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人置身事外方能明事,总观全局需要跳出局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要想永远拥有活力就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思想……诗中不仅有自然美景,有雄心壮志,也有哲理妙思。

    4.升华文采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最美的、最凝练的、最有内涵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古代诗歌尤其如此。读古诗让我们的语言得到美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工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秀丽,“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绮艳——每一种诗句都尽显汉语的美丽。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长句有参差错落之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短句有铿锵斩截之美;“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散文化的句子写情婉转悱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字叠列的句子也同样感人至深。——每一类诗句都丰富我们的表达。

    5.其他

    古诗还可以教我们静观自然,享受被忽略的天地之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静夜独坐竹林,偃仰啸歌,尽享月色的情景;教我们内省心灵,发现灵魂深处的真实自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面对青空下高山时,完全超脱了喧嚣烦扰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自由与无穷快乐的自己;引导我们有情趣——“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春天里处处可见的景象让诗人如此流连,古人对于美丽海棠的痴爱不也感染着我们,启发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从寻常生活里发现无尽的美妙吗?

    古诗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说不尽的,我们可以在读古诗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慢慢享受。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气质和观念。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1,传承思想,古典诗词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作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心灵的升华

    2.提高素养,或许,在古代古人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娱乐活动,现在要么是研究,要么就是附庸风雅

    3.使文字的运用更具准确性,因为诗词中非常注重这些,诗词短小但凝练,体现古人的智慧。

    4.从诗词中,我们更好的能了解当时的社会,民风,与时代的发展。

    4.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格律诗词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尽管现在新诗是诗歌创作的主流,但有一点不容置疑:读古诗词的人还是比读新诗的人多,而且人们读新诗的目的多半停留于表面的欣赏,而读古诗词则在于心灵的深度陶治。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词的发展与继承是可喜的。 一、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生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可以说,一部中国的诗歌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因而诗词的至尊地位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古代的儿童进学伊始首先背的就是《三字经》,如今的小孩还未上学就会背唐诗;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 愤 跳 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 烈 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等等,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毛泽东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因此可以说,诗歌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代诗歌,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需要 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传统二字,就以为不时尚、不现代,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懂得时尚与现代的内涵,其实,真正的时尚、真正的现代是来自于传统的自然延伸。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素养,就根本没有资格讨论时尚与现代。于此我又想到从央视十套知道的一个事例:西方科学家承认,现在很多高端科技产品(如手机)与著名建筑的设计灵感居然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易 经》,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的精深与博大,而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义就在于古典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习、不继承行吗?说得再具体一点,传统文化是用来塑造心灵与人格的,自古及今让我们崇敬的很多学问大师、仁人志士、贤良淑女都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今天很多让我们鄙 夷的金 钱至上而厚 利 薄 义的人、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人、无所寄托无所顾忌的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使命感的人、以 欺 骗 他人为乐事的人,多半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导致最终恶 果。

    从长远来看,没有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社会环境。 三、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提高情趣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人群与狼群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诗词就是情感最深厚的载体。

    在中国,自周秦汉魏到唐宋元明清,从帝王将相到渔樵歌 伎,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凡有情处皆有诗,凡有诗处皆有情,不管是诗人之间的相互酬答还是山乡男女的山歌对唱,都是在传递着一种情感,一种心灵。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想而知一个没有传统修养的人,穿着再高档的西装、涂着再昂贵的脂粉,也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躯壳而已。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反而说不清楚,而用一两句诗词不但立竿见影,而且深化了主题。我想,作为一个社会人,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我们不想拒绝优雅与高贵,不能不学一点古典诗词,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些由内而外的书卷气味,才会减少一些由外而内的俗气、脂粉气。

    四、学习诗词是提高汉语水平的最佳途径 汉语就是诗的语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汉语就是在诗的氛围中成长的,在与诗的相互交融中各自得到了丰富,形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而独特的含义,同时音有同字,字有同音,毫不夸张地说,汉语字字句句都是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而诗词就是汉语语言的浓缩精华,不学诗词的人怎么能知道汉语的精深与精彩!我不只一次地请教过很多英文不错的朋友,请他们为我翻译一句我们认为最简单的诗:“白日依山尽”,很意外的是都说不会翻译,后来认识一个毕业于英国白金汉大学并且从小就在美国长大的朋友,把她翻译的英语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白色的太阳顺着山落下去了。简直让我哭笑不得!这还叫诗吗?我真的想不到那些大翻译家是怎么翻译中国诗词到外国去的,我很担心中国诗词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神 经 病在说话。

    因此,想提高汉语水平,你的外语再好也是不行的,最佳的途径就是学习古诗词。现在一些所谓的记者不要说写文章,连一个标题也拟不好,比如“……值得堪忧”这样的标题,其汉语水平可见一斑!如果不补上古典诗词这一课,我看再写二十年也不过如此。

    相反,曾经有一篇反映盲目引进冰箱生产线的通讯,它的标题是《阿里斯顿九兄弟,几家欢乐几家愁?》,怎么不叫人拍岸叫绝! 五、贵在熟读深思之后的读写相长 如果我们随便到街上去问路人:你喜欢古诗词吗?得到的多数答案肯定是这样一些:喜欢,但不懂;喜欢,但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