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代诗词三首ppt观刈麦

    古代诗词3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

    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

    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

    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

    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示意图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

    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zēng):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年底。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粮食都已交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三首写夏季的诗词

    您好,妙妙为您解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含“夏”字的诗句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妙妙为你解答,如果有帮助,请点击满意答案,谢谢。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所有古诗词及文言文

    七上

    《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

    《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狼》

    《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

    七下

    卜算子 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

    观刈麦

    破阵子

    7下语文第23课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贝多芬传》

    《一面》《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赵普》《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

    《柳叶儿》《黄纱巾》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 《黄鹤楼》《于园》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松鼠》

    《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

    《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名著推荐:《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三个太阳》

    《录音新闻》《决战。《荷》 :《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三个太阳》

    《录音新闻》《决战太空》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

    《柳叶儿》《黄纱巾》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 《黄鹤楼》《于园》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松鼠》

    《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

    《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蝉、破阵子)

    《现代诗三首》(树、观刈麦、中国的土地)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七子之歌》

    专题、黄河颂)

    《古诗二首》(黄鹤楼、信念,你在哪里、鹧鸪)

    名著推荐、在希望的田野上、孤雁;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沁园春 雪》

    《卜算子 咏梅》《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贝多芬传》

    《一面》《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赵普》《周总理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

    一、原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