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手工艺诗词
1.描写手工艺的诗句
1、织妇词
唐代:元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2、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代: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3、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宋代:孙惟信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译文
灰尘蒙盖了雁羽做的衣裳,缝制它曾让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过去犹如大梦一场,风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对梅花叹息,眼下我已白发苍苍!
4、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 咏绣障
唐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
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5、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译文
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
2.反映民风民俗的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夕: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元宵:《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冬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描写手工艺的诗句有哪些
1、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宋 杨无咎《柳梢青》
释义:做针线已经累了,散乱地拿着针。帘幔低垂,别有一番滋味。
2、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宋 李重元《忆王孙》
释义:夏天躺在竹床上,吃冰好的瓜凉滋滋的,慵懒地穿针引线,无梦长长的。
3、强拈针线解春愁,只是无情绪。——元 赵雍《玉耳坠金环》
释义:勉强自己拿起针线解导春愁,只是没什么情绪。
4、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唐 孟郊《古意》
释义:开始学针线,也并不是学习裁缝。用不是彩色的线,绣一朵白色芙蓉。
5、日理丝机,宵拈针线。——宋 陈德武《踏莎行》
释义:不管是白天夜晚,都在忙着做针线活。
6、针线曾劳玉指柔。——宋 孙惟信《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释义:这针线,曾经让玉手怎样的劳累过。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8、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唐 孟郊《织妇辞》
织妇织出来的好布,自己身上穿的却是蓝色粗布。
9、跳出红炉,身无烧烙。水云游历非流落。——元 善住《谒金门·赠雕銮匠》
释义:出入红铁炉,身体完好。四处游历并非是流浪人。
10、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明 梅之焕《题李太白墓》
释义:李白墓前来来往往,在此作诗的不都是鲁班门前搬弄斧头,自不量力。
4.【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1`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7`中庭地白树栖鸭,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社日,六畜祭祀2.元宵,看花灯3.除日,贴春联4.重阳,扫墓5.重阳,登高6.端午,赛龙舟7.中秋,赏月中秋: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天祥:“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七夕: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5.【表现风俗习惯的诗句有什么】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 唐寅《元宵》冬 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七夕节: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 权德舆《七夕》。
6.民风民俗的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百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度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问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查子·欧阳修(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答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