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
1.红楼梦中经典的诗词曲赋
名句可以么?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贾宝玉唱的
<;唐多令>;柳絮
粉堕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任尔去,忍淹流
林黛玉写的 这首词体现了林悲感身世和爱情的凄楚情思 让人心生怜爱
临江先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很明显的反映了薛宝钗的人生态度 很向上很豁达
还有比较著名的就是葬花吟
以上都是我很喜欢的 也认为很经典的
2.红楼梦前五回诗词曲赋
石上偈(第一回)
自题一绝(第一回)
太虚幻境对联(第一回)
嘲甄士隐(第一回)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第一回)
咏怀一联(第一回)
对月寓怀口号一绝(第一回)
好了歌(第一回)
好了歌注(第一回)
一局输嬴料不真(第二回)
娇杏赞(第二回)
智通寺对联(第二回)
荣禧堂对联(第三回)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
赞林黛玉(第三回)
捐躯报国恩(第四回)
护官符(第四回)
春困葳蕤拥绣衾(第五回)
宁府上房对联(第五回)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对联(第五回)
春梦歌(第五回)
警幻仙姑赋(第五回)
孽海情天对联(第五回)
薄命司对联(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第五回)
又副册判词之一
又副册判词之二
副册判词一首
正册判词之一
正册判词之二
正册判词之三
正册判词之四
正册判词之五
正册判词之六
正册判词之七
正册判词之八
正册判词之九
正册判词之十
正册判词之十一
仙宫房内对联(第五回)
红楼梦曲(第五回)
引子
终身误
枉凝眉
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
世难容
喜冤家
虚花悟
聪明累
留余庆
晚韶华
好事终
收尾·飞鸟各投林
3.高分请教:我最近要写“《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整个《红楼梦》文本中起着四大作用: 第一:借韵文发挥,伤时骂世,指桑骂槐。
虽然《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此书不敢唐突朝廷,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但事实并非如此。读者稍加留意就知道是曹雪芹故将“伤时骂世,指桑骂槐”作了一番掩饰罢了。
“伤时”之作早已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一大类别,就以《葬花词》而言,这是林黛玉对落花的叹息哀悼,但是自然中的花开花落值得如此爱怜与惋惜吗?《葬花词》背后隐藏着什么?葬花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曹雪芹到底要给我们表达什么?其实从《葬花词》中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历来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林黛玉是文人,象征着中国历史上那些正直、孤傲、聪慧而怀才不遇的文人。
从《葬花词》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命运的感叹!听到了人和文人,自然和历史,天命和人命交织而成的深沉旋律,这是曹雪芹最为焦虑痛苦的呼唤,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的“伤时”之作。 “骂世”之作在《红楼梦》里也随处可见,比如薛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写的虽然是螃蟹但骂的却是那些善于阴谋诡计,不走正路,不可一世的政客。 第二:借韵文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
曹雪芹通过书中人物的作诗、填词、题额、拟对、制谜、行令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生活。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诗词吟咏本不是男子们的事。
而这一风气又普遍存在于那个时代。曹雪芹假借大观园中小姐、少爷们日常生活的趣闻琐事、作词联对,把他熟悉的生活素材重新锻炼变形,以“微尘之中见大千”的方式把清代极流行的社会风俗、文化现象折射出来。
曾脂砚斋批语道:“借省亲事写南巡”,我们从曹雪芹的家族史中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事可以断定关于元春归省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而众姐妹奉旨作诗也是那个时代封建臣僚们奉命作应制诗的情景再现。
《红楼梦》中诗文的比重很大,围绕作诗的重要情节也是反复出现——先结“海棠社”;又赛“菊花诗”;吃着螃蟹也要吟诗;香菱学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秋联句等等。写诗高潮一个胜似一个。
这里面又反映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呢?中国历来有着注重诗歌韵文的悠久传统,清代更是以诗文为正宗正学。清代文人们的相聚多是以这种作诗联句为高雅之举。
文人们认为诗才就是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才能,而才能更是一种美、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提高与进化自己心灵的努力。 第三:借韵文述事、述人。
《红楼梦》中的韵文有两大独特性——韵文述事,韵文述人。在《红楼梦》中这两大特性几乎是同时展开。
所谓韵文述事就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首首诗作,从而起到对事件作进一步说明。所谓韵文述人是指在小说中诸多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从中折射人物心理。
在《红楼梦》中韵文述人的比重远远超过韵文述事,不仅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其隐喻意味上韵文述人占据着主要地位。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所插入的韵文,主要是韵文述事,起着为小说的整个叙述定调的作用,一首《好了歌》以反复咏唱的方式道出了一声声长吁短叹,主旨在于诸色皆空;而一篇《好了歌解》则是委婉舒展,细细讲述色如何而空的秘密。
《好了歌》和《好了歌解》所述说的色空意象为《红楼梦》叙述结构定下了必不可少的叙述前提。 韵文述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观园内小姐少爷们的题咏唱和,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即兴唱叹。
前一部分主要有《大观园题咏》、《春灯谜》、《白海棠诗》、《菊花诗》、《螃蟹咏》、《柳絮词》、以及《芦雪庵即景联句》和《中秋夜即景联句》。后一部分主要有贾宝玉的《参禅偈》、《寄生草.参禅》、《四时即事诗》、《仿妙玉乞红梅》、《诡婳词》、《芙蓉女儿诔》、《紫菱洲歌》和林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
这些韵文构成了大观园世界中以爱情和泪水为主的人文景观和以落花流水互补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男女主角的咏叹调还是众口一韵的宣泄调。
故事就是在这些韵文中悄悄地向前推进的。 第四:借韵文预示故事、人物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有一种其他小说少有的奇特现象,那就是诗词曲赋中隐藏着人物的命运。这一谶语式的表现方法给《红楼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例如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是整本书的总纲,通过太虚幻境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和“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十五个女子的不幸命运和全书故事的悲剧结局。贾宝玉在梦中最先看到的是晴雯的判词、判画。
画上是: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声,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奴婢中最富有反抗精神,所受压迫颇深的一个女仆。
她是曹雪芹着意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这一典型人物的鲜明个性及其悲惨遭遇就体现在判词上。
判画中“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形象地描绘了晴雯生活的环境——黑暗腐朽的封。
4.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李纨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
"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
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
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
"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
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的。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的愿望,但是贾家的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
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