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表现少年时代的诗词

    1.感叹少年时代美好的古诗词有

    1.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宋 苏辙

    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

    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

    百家小邑万重山,惭愧斯民爱长官。

    粳稻如云梨枣熟,暂留聊复为加餐。

    病后浊醪都少味,老来欢意苦无多。

    临行寂寞空相对,不作新诗奈客何。

    2.《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五代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3. 《满江红·天上飞琼》

    宋 辛弃疾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4.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 丑奴儿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2.感叹少年时代美好 古诗词

    《长安少年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廓

    原文: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

    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

    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

    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好胜耽长夜,天明烛满楼。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

    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莺声催曲急,春色送归迟。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

    歌人踏日起,语燕卷帘飞。妇好唯相妒,倡楼不醉稀。

    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开锁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倩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

    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

    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

    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楼边听歌吹,帘外见莺花。

    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少年与老年相对,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少年,也可以分男、女两种。

    3.求一首怀念少年时代的诗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赞扬少年的诗句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

    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少年行》唐代:刘长卿

    译文:(少年)射杀飞禽被陪同狩猎的人夸赞,最爱与人并骑而行。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在傍晚的春风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飘散在路上。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5.描写少年懵懂的唐诗宋词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清晨露多花显得少,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以花喻人。)

    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不及穿鞋子,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仅仅穿着袜子溜走。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她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将少年懵懂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6.王维少年时代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七”,是王维少年时代的优秀作品之一。诗写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故称山东,异乡当指客居地长安。首句写自身处境,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见其孤独感之强烈,次句逢节倍思亲,写出人类共同心理。三、四句承思亲,却又推开一笔,不说自己思念亲人,而是遥想家中兄弟登高欢聚时思念飘零在外的自己,语意曲折,尤显新警。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与此异曲同工。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首乐府诗是王维十九岁时所作,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通过生动语言与形象画面,展开诗的新意境,构成艺术再创造。前十句写渔舟逐水、弃舟登岸、幽谷潜行到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过程,步步前循,引人入胜。中十二句详写桃源景观,环境优美迷人,人物淳朴热情,生活美好和谐,动静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后十句写渔人离开后再寻桃源时峰壑变幻情景,结以“仙源何处”之疑问,既迷惘,又向往,余味无穷。全诗充满浪漫情调与理想化色彩,是王维少年时期的代表作,而其中出色描写,又堪称“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翁方纲《石洲诗话》)。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可见是诗人早年得意之作。诗题取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用以概指当时贵族女子。全诗写豪家女子无比娇贵逸乐的生活状况,从容颜之娇美、住宅之富丽、饮食之珍奇写到夫婿之豪奢、交游之高贵,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其中季伦,指晋代石崇,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赵李,指汉成帝后妃赵飞燕、武帝时李夫人,此代指皇亲贵戚。诗的最后两句猛然转折,以如玉越女江头浣纱作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突现主题,使前面的华丽描绘一下子变为对贵族生活乃至社会不公的冷峻批判,其蕴含思想之深度与批判之力度,在王维诗中甚为罕见。

    7.写出关于少年时代勤奋读书的诗句(最好是初一下册的)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