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1.诗词中“鸿雁”的意象是什么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鸿雁在云鱼在水。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 杜甫《孤雁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鸿雁""鹧鸪"意象的意思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有诗为证:“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时,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泪,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此为晚唐诗人郑谷之作,以品貌,时节,环境,意象入手,鹧鸪之寓意,所言殆尽。暮雨黄昏,鹧鸪声里,游子佳人离愁别绪,怎一愁字了得?
一曰离别。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借以常喻惜惜别情。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二曰悲情。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曰爱情。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意象如同“燕子”“鸳鸯”。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借鹧鸪之和鸣,衬“欢不见”之落寞。诸如温庭筠、李洵之《菩萨蛮》词中鹧鸪皆有此意象,“双双金鹧鸪”、“双双飞鹧鸪”等,不足而论。
四曰相思。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为以上集大成者。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愁绪.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韵。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二、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树”,由远而近,步步移情换景。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这里有鸿雁的例子
3.鸿雁在古诗词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古典诗词中,往往能见到许多咏雁的作品。
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
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雁是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善于游泳和飞行。
常见的有鸿雁,也叫大雁,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而在诗词中,鸿雁已不是一般的禽鸟,它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
1、鸿雁常被用来渲染和烘托思乡怀亲之情、羁旅漂泊之感。鸿雁作为一种意象,常被用来渲染和烘托思乡怀亲之情、羁旅漂泊之感,这与鸿雁候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古人认为,雁候鸟,春北飞,秋南飞,因在北方产卵,故北飞雁称归雁。春已归来,东风“熏梅染柳”,大雁开始北归。
禽鸟尚知返回故土,人何以堪?张渭“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张渭《别韦郎中》),卢照邻“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卢照邻《昭君怨》),均表现了对雁能随着节序南飞北还的羡慕,有人不如雁之叹。辛弃疾北望中原,“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汉宫春·立春》),这一“怕”字饱含了词人忧国怀乡的多少辛酸感伤!欧阳修被贬到峡州夷陵县做县令时,“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戏答元稹》);张九龄旅宿淮阳亭,见“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旅宿淮阳亭口号》)而引动归思。
像这种借鸿雁来抒发思乡怀归之情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谓俯拾皆是。雁寄托了漂泊在外的客子重返故乡的无限企望。
鸿雁的南北迁徙,更易勾起迁客骚人的羁旅飘零之伤感。李白在《临江王节士歌》中道:“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 诗人以洞庭叶落、北雁南飞起兴,感叹自己的遭遇与南北飘零的鸿雁一样辛酸。
杜甫更是写了一首《归雁》:“欲雪归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也借归雁“伤弓流落羽”的形象诉尽自身在“安史之乱”中的漂泊之苦。2、鸿雁可表达孤寂幽独的情怀。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成“一”字或“人”字形列队飞翔。“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方干《夜会郑氏昆季林亭》)、“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黄庭坚《虚飘飘》)便是这一特征的生动写照。
唐汝询曰:“雁集必有俦侣,故离别者兴思焉。”(《唐诗解》卷十七)羁旅之中的诗人往往望群雁而兴思,见孤雁而生悲。
李欣《送魏万之京》中就有“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之句。北周庾信曾写过一首《秋夜望单飞雁》:“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3366132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一只失群的寒雁在夜半凄凄单飞,那呼唤同伴的哀鸣一声声划过夜空,传进愁情正炽、夜深无眠的词人耳中,让他不能不生出愁多魂销之叹,整首词中雁之孤影与人之孤影彼此衬托,抒发了词人不胜孤寂幽独的情怀。
孤雁的意象在很多诗中都传达了这种孤独伤感。苏轼被贬黄州,作《卜算子》咏孤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这里,孤雁是吟咏的对象,更是诗人自我的写照,词句字字写雁,又是字字写人,词人的哀怨凄凉、幽愤寂苦都借孤雁形象而表露无遗。
南宋爱国词人忧国怀乡,更爱以孤雁入词,传达亡国破家的痛苦和复国壮志难酬的孤独。张炎《解连环·孤雁》以“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表达国破家亡的失落孤寂,以孤雁“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的想象,寄托收复中原的愿望。
辛弃疾《水龙吟》也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听断鸿嘹唳,顿起孤独之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这些诗词中,形单影只的离群孤雁就是诗人自况,诗人的孤独心境就是借孤雁这一意象来表达的。
3、“寄书应见雁南征”——鸿雁是书信的象征古代有雁足传书的典故。《汉书·苏武传》中载,苏武出使匈奴,被囚19年之久,后来汉朝新派的使者针对单于“苏武已死”的说辞,诡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鸿雁以传送书信的使者形象出现在诗歌中。如,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王安石《示长安君》:“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鸿雁在这里就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在其著名的《声声慢》中叹道:“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传书的雁儿飞过,可是丈夫已死,还捎信给谁呢?正伤心时,细看雁儿却是丈夫生前云中寄锦书的旧时相识。
4.古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一: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二:鸿雁象征的含义】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蒋捷《虞美人》:“壮
5.寓含传统文化意象梅、兰、竹、菊、荷、柳、松柏、芭蕉、梧桐、紫燕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江上送客 (唐)白居易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 (唐)白居易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闲。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山石榴 (唐)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子规 (唐)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杜鹃 (唐)杜甫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杜鹃行 (唐)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杜鹃行 (唐)杜甫(一作司空曙)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乃知变化不可穷。 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杜鹃 (唐)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子规 (唐)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河渎神 (唐)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锦城曲 (唐)温庭筠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子规 (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唐)顾况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闻子规 (唐)雍陶 百鸟有啼时,子规声不歇。 春寒四邻静,独叫三更月。
夜闻子规 (唐)王建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闻砧 (唐)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1,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3,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5,潦倒新停浊酒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