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论古代诗词歌赋

    1.诗词歌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片》。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这就是赋。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斆之间的文体。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歌诗体的一种 [a kind of poet]。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2.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2633631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正直和邪恶得到公正的对待而慷慨悲愤白了头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编辑本段]【诗文赏析】

    『一』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

    3.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4.古代诗词歌赋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荷叶杯 》 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春云怨 》冯伟寿

    盈盈笑靥宫黄额。

    试红鸾小扇,丁香双结。

    团凤眉心倩郎贴。

    《青玉案 》 赵彦端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曾记江边丽人句。

    《更漏子》 温庭筠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感镜》 白居易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蜞,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叶梦得《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5.古典诗词歌赋 求优秀的

    出塞 ——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 王昌龄——七绝圣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天净沙 秋思 ——秋思之祖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盛唐之音的第一声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锦 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间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求关于描写古代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

    动朱唇以徐言

    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小山重叠金明天,登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薰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花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7.古典诗词歌赋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念奴娇

    画桥东过,朱门下,一水闲萦花草,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乍暖扶春,轻寒弄晓,是处人踪少。黯然望极,酒旗茅屋斜袅。

    少年无限风流,有谁念我,此际情难表。遥想蓝桥何日到,暗把心期自祷。柳陌轻缌,沙汀残雪,一路风烟好。携壶自饮,闲听山畔啼鸟。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汉宫春 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8.有关诗词歌赋的资料

    ■【词曲诗赋联 相关知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6 ■【词曲诗赋联 相关知识】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

    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咏史 三王德弥薄。

    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

    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

    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

    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

    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

    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

    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

    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继作者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和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辞之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灵活细致地书行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后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

    诗歌并不例外。如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 韵文。

    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

    最初的诗 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

    大家不 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 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

    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

    9.诗词歌赋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经典之作】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这首应该算吧……】 【京兆府新栽莲】·唐·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这是白居易认为自己与这莲花相似而发出的感叹……无非就是不得志之类的……】 【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还是白居易……】 【摸鱼儿】金·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知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渡,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籍卧风雨。

    【元好问,相比这首,“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有名,但仍比较中意这首,只因被一句“无端又被西风误”吸引】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李璟,也就只有南国才能生养出这般文雅的男子,南唐国主三人,都非等闲之辈】 【古相思曲】古乐府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 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 登高望断天涯路。

    【只需一个转身……】 【古相思曲】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其实我觉得这首挺矫情的……】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每次只要看到折桂令就会想起秋风词……】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很喜欢的一首,莫名的喜欢】 【采桑子】纳兰性德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一缕茶烟透碧纱,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才女一个!】 ?数字诗? 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才女文君,倒是便宜了那司马相如】 【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我发现我发上来的诗正一路往情诗的道路上狂奔……接下来就上重头戏--李白……】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一笑复一歌”一句深入我心。】

    【笑歌行】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