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凤凰山下
1.描写丹东凤凰山的诗句
1,《念奴娇·凤凰山下》明代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
译文: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
2,《江城子·江景》宋代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3,《江南行》唐代 张潮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译文: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4,《凤凰山》 宋代 曹豳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译文:凤凰这几年几乎都绝迹了,至今人们还把这里叫做凤凰山。只怕是真有凤凰也没人认得,却说只人世间的鸡鸭。
5,《登凤凰山怀子瞻》宋代 陈师道
蜿蜒曲龙腰,山间隐楼观。
译文:凤凰山蜿蜒曲折的山道像龙的腰一样,山间隐约出现楼阁。
2.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 写作情感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1)开头三小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3)下片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2分) 参考答案: (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分) (2)比喻或双关(1分),“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1分);衬托(1分)“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弹筝女的美丽(1分)。(共4分,若答出“拟人”也可得分)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写人,写音乐,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1分)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
(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二: 1.上片是怎样塑造一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形象的?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2.下片划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来塑造,前三句用美丽的湖光山色来衬托人之美,接着用荷花作比,极言其风姿绰约。
后三句用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手法各1分,“衬托”答成“侧面描写”也可。
结合诗句分析效果各2分) 2.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以景结情,以宁静之美侧面烘托音乐的效果。
(手法2分,效果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参考译文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
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赏析: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品别名: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
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
“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
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
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
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
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
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3.凤凰山下凤凰城,一朝奇缘相与卿,本是流落江湖客,不堪此恋寄深情
在一处的凤凰山下的凤凰城里,第一次和你相遇的缘分,本来是像流落江湖的过客一样擦肩而过,但是因为难以抵挡这段甜蜜的恋爱,变得付出了不少感情,对你一往情深了。
生命中有一个人能够让自己动心是幸运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生命的长河中,有多少人暗暗消失,没有感受到生命中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他们的一生都画上了不完美的休止符,而有一些人,他们的生命就更加璀璨耀眼,让人想要靠近他沾点运气,他们因为能够邂逅一位合得了他们味口的她,自己的生命就感觉大放异彩,真是天不负我啊,自己的一往情深虽然没有抓住爱情,但是每每回忆都能让自己会心一笑,就不负此生了。
4.写凤凰古城的诗词
1、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念奴娇·凤凰山下》明代 张红桥
译文: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一缕相思之情两行凄清的泪水,把衾被浸透冰冷如铁。
再不要问今后相会之事,离别的杯前早巳愁苦至绝。曾记得浴后你给我描属梳鬓,还记得梦醒后我们手挽手踏碎花间明月。
不要再空忆往日豆蔻年华时的旧事了,今后这些美好之事再难办到。南京桃叶渡口莫愁湖畔,远树云重重叠叠。夜阑人静帘幕空空,当我去剪灯花时,这绵绵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
2、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元代 萨都剌
译文: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中书省,常与朋友们宴请酬唱,秉烛促谈,弹和推盏。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深院乡帘垂,清消永夜,无穷趣,无穷意。
3、直自凤凰城破后,掰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宋代 朱敦儒
译文:自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掰断头钗,满地都是摔碎的镜子碎片。天涯海角杳无信息。。梦里回到了辽宁海北,魂却断在了玉门关西。
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唐代 李白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5、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凤凰台次李太白韵》宋代 郭祥正
译文: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5.凤凰山下凤凰飞歌词
啊——
是什么,给了我们金色的希望,
是你那灼热,灼热的目光,
是什么,给了我们无尽的温暖,
是你那宽广,宽广的胸膛。
啊——凤凰山,啊——凤凰飞,
啊——书声琅琅,浐水流香,
百年古松,记载着你的辉煌,
瓷都的荣耀,总在心中激荡。
我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吮吸着智慧的琼浆,智慧的琼浆,
我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吮吸着智慧的琼浆。
啊——
是什么,给了我们青春的力量,
是你那深遂,深遂的思想,
是什么,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
是你那高远,高远的志向。
啊——凤凰山,啊——凤凰飞,
啊——春风阵阵,凤鸣朝阳,
满园桃李,仰望着你的笑脸,
时代的旗帜,总在心中飘扬。
我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翱翔在科学的蓝天,科学的蓝天,
我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翱翔在科学的蓝天。
翱翔在科学的蓝——天。
6.描写丹东凤凰山的诗句
丹东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凤城市郊,自古有“辽东第一山”的美誉。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游览此山,有凤凰飞来拜祖,太宗大悦,遂zhidao赐名“凤凰山”。 描写丹东凤凰山的诗句有: 天然石棚遮穹窿, 厦外炎回炎厦内风。
习爽凉意沁心扉, 叮冬悦耳溪流声。 凤凰展翅扶白云, 涧水蟋龙戏凤吟。
日照浪花涛飞雪, 拥拥滚滚出山门。 崖边巨石扶老松, 直插青云戏晚风。
明月冉冉泻银影, 恰似古刹挂山中。 秋高气爽夕阳沉, 攀岩牵藤上天门。
天海碧波答极目处, 心随帆影尽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