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死的诗词
1.李贺的诗 “诗鬼”李贺是怎么死的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诗歌史上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是怎么死的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
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结同心。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
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3.诗人李贺是怎么死的
谤而不得中进士,又在京城从九品的奉礼郎的寒职上无谓地消耗了三年光阴的李贺。
还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公元815年)李贺最后一次离开家乡昌谷,到潞州(山西长治)去作了张彻的幕僚。在诗人心中,潞州此行,已谈不上什么争求仕进,只是为了谋求生路而已。
然而,让他再一次感到心寒的是,由于时局动乱,不久后,赏识他上司和朋友们相继离去,这让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年冬天,李贺病了,而且病的不轻,无奈之下,孤独且疾病缠身的李贺也离开了潞州,再次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的李贺,从此就再也没有从病榻上起来。
4.诗鬼李贺是怎么死的
李贺因病27岁卒。
李贺临终之时,仿佛看到一位身着绯衣、驾赤虬车的人从天而降,请他去为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白玉楼记》。 李贺,这位在极其黯淡的人生中,创造出极其辉煌的年轻诗人,最终用他的死亡,诠释了生命与诗歌之间的最大张力。
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诗人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李贺这样,在自杀式的写作状态中,把心呕出,当成炸弹,爆发出对生命最绚丽的礼赞。 在死亡的沉沦与挣扎中,李贺如啼血的杜鹃,吟出了生命的绝唱! 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从长安折翅而归。
他好比一只鸟儿,即将飞上蓝天,却被人用弹弓打了下来。李贺从此精神郁闷,“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只能用诗句表达愤懑。
这次考试归来,李贺须发全白,遭受了沉重打击。 李贺在长安当了个小官,整日郁郁寡欢 他能不病吗?且不说从小身体就不好,单说这精神折磨,身体再好的人也抗不住啊!好歹这一次,从长安很快寄来了医病良药——权德舆遵守诺言,半年后为李贺谋到一个职位——太常寺奉礼郎。
奉礼郎的职责,是主持朝会、祭祀和巡陵活动仪式,在百官跪拜时充任前导,招呼摆设祭品,引导大家进入位次并行跪拜之礼。当公卿巡行皇陵时,引导仪仗队和吹鼓手,主持祭祀。
这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从九品上,但对于李贺来说,毕竟是入仕了。李贺虽不兴奋,但要去赴任了,病也就轻了,于是离开老家,来到长安。
当时的太常寺,位居宫城的南部,上班途中,要路过许多朝廷衙署,李贺走在大街上,看到政要官员往来如蚁,前呼后拥,冠盖如云,好不威风,而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公务员,不坐轿不骑马,身后也没有随从,每天步行去上班,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他的理想,是在凌烟阁上题名,现在却被扔在大街上,混迹于人群中,所以高兴不起来。
上了几天班,李贺发现在太常寺应卯的,都是些屡试不第的高干子弟,这些人吊儿郎当,整天发牢骚,只把工作当成一个混日子的差事,不逢重要的祭祀和朝会,他们根本不坐班,不是白天在外面闲逛,就是夜晚在青楼里喝花酒;李贺还发现,这里根本不需要什么学问,只要记住神灵的牌位和祭器的名字就行了,遇到什么祭祀活动,先把神位排列好,再把百官位次排列好,最后再把面部表情整得严肃些,不嬉笑,不龇牙,也就完成任务了。 这样的岗位,若让投机小人去干,可能会如鱼得水,一则可以利用采办祭品的机会多开点发票捞点油水,二则可以多接触些王公大臣,混个脸熟好办事。
但这种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对于天才诗人来讲,无异于浪费生命。这不是做官,是受折磨。
三年里,诗人更加消沉了,其间他写的诗,不是荒凉鬼域,就是飘渺仙境,不是衰败杨柳,就是嘤嘤鬼哭——可能是接触祭祀鬼神过多的缘故,李贺诗中对死亡主题的探索,已经全面展开,这似乎隐含着什么不幸……他的性格更加孤僻,只与少数朋友往来。他向好朋友张籍、张彻诉苦:“你们看我这个样子,哪里像奉礼郎?简直是穿官服的和尚!”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本来,还指望权德舆为他换个工作,可忽然听说权德舆被贬官了,靠山没有了,工作又无趣,李贺就很苦闷。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贺借口有病,辞职了。
但辞职以后,他又能往哪里去呢? 李贺越来越找不到方向了 李贺离开了太常寺,脱掉那身所谓的官袍,竟觉得一身轻松。 但身上轻松了,脚步却沉重起来,洛阳老家本来在东边,但他却向西北方向走去,事业上半途而废,使他没脸面回家了。
他走啊走啊,从长安出来,向西北走了80里,走到了兴平县,看到汉武帝高大的茂陵矗立在眼前。 他是第一次到这里。
看到茂陵旁边,矗立着霍去病的陵寝,墓前的石雕,竟比汉武帝陵前的还要多,还要精美,李贺感到疑惑,一个将军的待遇,难道比皇帝还高吗?他站在那里思考,最后终于明白,霍去病虽是武将,但他率铁骑深入匈奴腹地,消灭了匈奴主力,使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格局发生了彻底转变,霍去病乃千古名将也! 霍去病死时才24岁,正是他眼下的年龄。但人家十八九岁时,已令匈奴闻风丧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想起自己的诗,深知文举不如武功。
罢罢罢!想到这里,李贺扭头向东,朝着家乡的方向走去,他要回归家乡,回到亲人当中!于是辞茂陵,过渭城,黯然神伤的李贺,吟出一首诗: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正是秋季,长空有雁阵掠过,李贺也像一只孤雁,哀哀于归途之中——李贺这次回来,听母亲说他的妻子早在一年前就死了,他听了,竟然不哭,也不到妻子的坟头看看,更不为妻子写一句悼亡诗。他好像麻木了,如被狂风折断翅膀的荆棘鸟,站在荆棘上,茫然地望着天空。
李贺在昌谷养病一年,诗歌造诣更深了一步,但思想也愈加痛苦,他找不到出路。最后,李贺决定到南方看看,寻找机会改变处境。
此时,他的小弟正好在庐山,同父异母的十四兄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他。
5.李贺的诗句
《马》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①南园是李贺在家中读书的地方。《南园》是一组写景和咏怀的诗,共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②〔吴钩〕刀名,刃稍弯。
③〔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④〔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⑤〔若个〕哪个。
⑥〔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6.李贺的怎么去世的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就是说他有一天突然看到一个红衣人拿着天书传唤他,他说我要伺候我妈,不愿意离开。红衣人说上帝里成了一个白玉楼,要你去写篇文章,这是天上的美差。李贺哭着哭着就断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