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卷的诗词
1.描绘山水的古诗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描绘了自己一天的劳动生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诗人劳动技艺不高,所以弄得“草盛豆苗稀”。尽管这样,他却毫不泄气,依然从早干到晚。
辛苦固然辛苦,诗人的内心却很充实。他想到的是:“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既指庄稼的收成,更包含着“聊为陇亩民”、“甘以辞华轩”的志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在“投冠旋旧墟”之后创作的。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hé,羽茎翅膀上的硬羽)思远翥(zhù,飞翔)”,渴望着象曾祖父陶侃那样有所作为。
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逸虬遶云,奔鲸骇流”(《命子》)、狂暴纵横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尽管也曾经不止一次进入仕途,却总觉得“志意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里。
几度出仕与归隐的经历,就包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的痛苦。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黑暗时,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对乡居生活的怀念:“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于,他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生活道路,毅然拂衣归里。
他的田园诗的写作就是以这样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的。 陶渊明虽然被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实际上他与当时那些“充隐”之士是很不同的。
首先他是真正不要当官,真心实意地“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感士不遇赋》)。其次,他也不象崇尚玄胜之谈的士大夫那样“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谢灵运《斋中读书》),而是坚定地把归隐之后的生活理想、人生道路落实在“躬耕自资”的行动上。
因此,描写诗人在劳动中的种种感受就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
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
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
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
“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
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
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
(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
2.关于山水花鸟的诗句就一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3.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大全
1、《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登鹳雀楼》
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江雪》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游山西村》
年代:宋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望天门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7、《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8、《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9、《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0、《望洞庭》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4.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5.形容山水画的诗句
1、《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译文:
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2、《题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3、《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译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6.山水风光的诗句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4.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 ,爱杀江南。 5.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蒸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青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8.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9.题杨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
7.描绘山水的古诗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描绘了自己一天的劳动生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诗人劳动技艺不高,所以弄得“草盛豆苗稀”。尽管这样,他却毫不泄气,依然从早干到晚。
辛苦固然辛苦,诗人的内心却很充实。他想到的是:“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既指庄稼的收成,更包含着“聊为陇亩民”、“甘以辞华轩”的志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在“投冠旋旧墟”之后创作的。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hé,羽茎翅膀上的硬羽)思远翥(zhù,飞翔)”,渴望着象曾祖父陶侃那样有所作为。
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逸虬遶云,奔鲸骇流”(《命子》)、狂暴纵横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尽管也曾经不止一次进入仕途,却总觉得“志意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里。
几度出仕与归隐的经历,就包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的痛苦。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黑暗时,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对乡居生活的怀念:“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于,他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生活道路,毅然拂衣归里。
他的田园诗的写作就是以这样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的。 陶渊明虽然被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实际上他与当时那些“充隐”之士是很不同的。
首先他是真正不要当官,真心实意地“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感士不遇赋》)。其次,他也不象崇尚玄胜之谈的士大夫那样“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谢灵运《斋中读书》),而是坚定地把归隐之后的生活理想、人生道路落实在“躬耕自资”的行动上。
因此,描写诗人在劳动中的种种感受就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
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
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
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
“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
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
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
(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