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虞美人诗词隶书作品

    1.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草书法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2.虞美人61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书法作品

    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b0211dd4a9c379317d3d8e2fdbf49b7d/960a304e251f95ca19194d64cf177f3e66095270.baidu.baidu://a://a.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

    追答:

    3.孙中山诗词书法欣赏

    1899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干坤扭转来。 该诗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

    全诗多用口语,浅显易懂,极具鼓动性。惟“红羊”一句借用典故﹕南宋理宗时,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书提请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祸患。

    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年),今人所谓十年浩劫也始于丙午年(1966年)。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年底,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次年1月被捕,就义于长沙,年仅二十二岁。

    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竞赋挽诗。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辞正调永,情真意挚,气魄恢弘,境界远大,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会晤唐群英,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还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此诗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后两句嘱托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道,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陈癫,即陈树人,先期回国的同盟会会员。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

    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吒厉天风。

    其字里行间,洋溢著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1917年,孙中山有诗《祝童洁泉七十寿》: 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

    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 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 此诗以人情味见长,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诗中用典嫺熟妥帖,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翰飞戾天”,“览揆”代指生辰,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韵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窦桂香”,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国父填的《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 吉光片羽珍同璧,潇洒追秦七。

    好诗读到谢先生,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 五陵待客赊豪兴,挥金为革命。

    凭君纽带作桥梁,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 1918年5月20日,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

    数日后,自广州往梅县,住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家,读其诗词集有感,遂填此词,盛赞谢逸桥的诗歌品质和他对革命的无私支持。谢逸桥(1874~1926),华侨钜贾,同盟会员。

    秦七,即北宋词人秦少游,其词清新婉丽,苏轼谓之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致。五陵,旧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1920年10月,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 智战岭海,夙耳英声。 桓桓心杰,卜为国祯。

    转斗入蜀,戈返阳精。 沙场洒血,锦水鸣鸣。

    缅兹遗像,宜炳丹青。 孙并题书挽联曰: 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烝民苦, 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孙先生还有诗赠《赠陈树人》诗曰﹕ 史臣重朱家,君乃隐于酒。 时事尚纵横,雄心宁复有? 此诗系孙中山晚年作品。

    陈树人(1869~1930),即陈癫,本名陈荆,湖南湘乡人,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爱财,不图官,惟嗜饮酒,不修边幅,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为广东政务厅厅长,作此诗相赠。

    前两句以史学家司马迁所推重的侠士朱家相比,赞扬陈荆的侠义精神及名士风范,后两句勉励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勋。朱家,秦汉之际著名侠客,《史记》有传,为鲁国人,专好济人之急,解人之厄。

    刘邦追捕季布时,朱家设计救之,后来季布显贵,朱家终身不与相见。

    4.《虞美人》原诗及分析

    《虞美人》赏析及思索 虞美人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

    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

    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

    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

    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

    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

    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

    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

    5.李煜的诗词都有哪些

    李煜部分诗词名如下: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长相思·一重山》

    ?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清平乐·别来春半》

    ? 《捣练子令·深院静》

    ?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 《喜迁莺·晓月坠》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6.古诗词书法赏析,很多人都知道这五首古诗词,你知道么

    1.《将进酒》李白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5.《虞美人》——李煜

    供参考。

    7.关于书法诗歌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句),这首词历来写的人多,要找好的法帖容易,我想你也会背的。

    (苏轼的诗词豪放的极多,可以翻阅) 2.《泰山颂》:高而可登,雄而可攀。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我自己是很喜欢用它写作品的) 3.曹操《步出下门行》很好的,必背诗篇啊。 胸襟开阔的人喜欢豪迈的诗词,往往书法有大气,很好!书法一开始还是多临摹一些大家的好,毕竟没有更好法帖的给你参照的话,自己的技术很难有所进步;即使有进步,也很难突破你现在书法水平的瓶颈的,呵呵,多言了。

    8.急需李煜的资料

    李煜 百科名片 南唐后主李煜画像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还是广西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的名字 中文名: 李煜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937年 逝世日期: 978年 主要成就: 词曲、书法 代表作品: 《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相见欢》、《破阵子》等 谥号: 文宪昭怀孝愍皇帝 政权: 南唐 在位: 961年-975年 目录 历史评价 《浪淘沙》(千古词帝颂) 南唐杂咏 王国维评价 胡应麟《诗薮?杂篇》 其他评价相关影视教师李煜艺人李煜 简介 工作经历 主要影视作品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南唐国君李煜 人物简介 李煜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人物生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

    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

    李宏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李煜书法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975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魏碑李煜词 [1]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