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落下帷幕

1.作文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已圆满落下帷幕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
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
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
2.《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古诗魅力为什么让你心泛涟漪
2017年的这个春节,说到最“火”,不得不提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16岁的武亦姝更是凭借淡定的外表、稳定的心态及不俗的实力圈粉无数。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建德也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
曾经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2017年正月初二开始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打动了建德人的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新华书店,相关类的书箱销量也有所上升。
43岁的吴女士则高兴地说,这档节目引发了读初中女儿对古诗词及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许多诗词类的书,不少人家中都有,但很少看,成了摆设。现在女儿会经常性地翻阅,以一种全新的触角去欣赏我们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有时候我也会加入其中,这成了我们家春节的最大收获。”
15岁的妞妞则成了武亦姝的忠实粉丝,她坦承:“这个春节,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少了,看书背诗的时间多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妈妈以前说的那句‘你读的书都在脸上’是什么意思了。”
也许在当下,不少人觉得诗词是小众的,离我们很远。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发现,原来诗词可以离我们这么近。这1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都只是普通人。他们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因为对诗词的共同热爱,他们的人生也变得精彩与不平凡。
比如说:白茹云,在癌症和贫苦面前,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一边攒钱治疗,一边用诗词慰藉心灵来疗伤;又比如修自行车的王海军大爷,诗词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看来修理自行车与吟诗作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李阿姨说,原来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人心中都有一颗“诗心”,雅或俗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3.2月7日晚上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底有多火
2017年的这个春节,说到最“火”,不得不提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16岁的武亦姝更是凭借淡定的外表、稳定的心态及不俗的实力圈粉无数。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建德也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
曾经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2017年正月初二开始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打动了建德人的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新华书店,相关类的书箱销量也有所上升。
43岁的吴女士则高兴地说,这档节目引发了读初中女儿对古诗词及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许多诗词类的书,不少人家中都有,但很少看,成了摆设。现在女儿会经常性地翻阅,以一种全新的触角去欣赏我们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有时候我也会加入其中,这成了我们家春节的最大收获。”
15岁的妞妞则成了武亦姝的忠实粉丝,她坦承:“这个春节,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少了,看书背诗的时间多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妈妈以前说的那句‘你读的书都在脸上’是什么意思了。”
也许在当下,不少人觉得诗词是小众的,离我们很远。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发现,原来诗词可以离我们这么近。这1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都只是普通人。他们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因为对诗词的共同热爱,他们的人生也变得精彩与不平凡。
比如说:白茹云,在癌症和贫苦面前,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一边攒钱治疗,一边用诗词慰藉心灵来疗伤;又比如修自行车的王海军大爷,诗词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看来修理自行车与吟诗作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李阿姨说,原来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人心中都有一颗“诗心”,雅或俗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4.“诗词大会”凭什么火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成为年初电视节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马”。
前晚,节目总决赛落下帷幕,“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为此,不少专家从各个角度点评了《中国诗词大会》口碑与收视齐飞的原因。
“中国人诗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蒙曼认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蒙曼(现场嘉宾)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几年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这两句诗自己特别喜欢,但恨才华不够,希望有人能续写两句。
“中国人诗心不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蒙曼回忆称,帖子发出后最终有上百万人在跟帖。“从诗经开始,人们非常习惯诗词这种审美方式,愿意用这个来表达感情,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但是基因还在,《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00后”选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网友大量的关注。在蒙曼看来,武亦姝的走红和诗词大会成功的道理相近,因为他们都激发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共鸣,而并不是因为她夺得了最后的冠军。
因为早在节目刚刚播出时,武亦姝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就在“飞花令”环节一战成名。当时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微笑着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脱口而出,令大量网友折服其气度和才情,也让不少人高呼,这才是“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蒙曼认为,激发人们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会得到奇迹般的喷发,诗词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都喜欢那种国民好闺女形象,谁家里有这么一个姑娘,心里都会觉得特别开心”,蒙曼坦言,“我们心目中对一个女孩不就是这样期盼的吗?希望她很文静,有高雅的品位,学问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国人对于年轻女性的审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靳智伟(媒介专家)文化的痛点常成传播的热点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
一部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中国的诗歌史。盛世必言诗,“大江东去”形成唐宋诗词创作的顶峰,“红军不怕远征难”体现着当今中国人的豪情;节日必言诗,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入世必言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世必言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触景时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情时言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闲适时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媒介专家靳智伟看来,虽然在现代诗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自古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
“文化的‘痛点’常常可以转化为传播的‘热点’与多媒体‘槽点’”,靳智伟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民族文化基础,通过电视传播手段,让电视受众以‘会诗’的形式与选手对话,与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生活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审美情操”,在靳智伟的眼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多元文化信息,与电视手段的有机结合,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形成了诗样传播调性与多元文化传播形态。
“这使得节目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强化哲理的同时没有酸腐的道学气味。”■第二季亮点,改进赛制,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许走不到最后赛制的创新性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不仅仅可以选拔优胜者,还构成了本节目叙事结构的框架,是节目形成悬念和传播趣味点的重要手段。
《中国诗词大会》则以独创形式的赛制结构——“内循环搏击擂台赛”博得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节目通过海选形成现场百人团成员,百人团通过擂主争夺战形成当期擂主,攻擂失败者重新回到百人团。
这种循环赛制使得比赛形成富有弹性的趣味结构。对于攻擂的选手来说,题目的难度实际上是把双刃剑。
因为高难度的题目可以更多地击败百人团选手获得更高的分值,但也可能将自己打败。低难度的题目自己可以轻松驾驭,但可能无法获得攻擂的分值而导致自我淘汰。
这样的场内循环打分结构,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然而,这样的双刃剑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时就产生了爆冷门的情况。
当时,李子琳从节目刚开始便像武亦姝一样因出色的诗词储备量和冷静的头脑获得了网友极大的关注。而后,李子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直杀到决赛,却被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首次攻擂的殷怡航击败屈居亚军。
第一季结束后,很多观众感到大赛的赛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最后的选手获胜名次难以服众。因此,第二季将赛制修改成积分制,比赛一共十场,前九场是通常的比赛,最后一场即第十场则是让前九场表现较优的守擂者、攻擂者和挑战者集中起来同。
5.央视的诗词大会给雷海为带来了什么呢
2018年7月,雷海为担任心田花开学校全职教研教师。
========================================诗词大会的冠军是个意外,生活还得归于平静外卖小哥雷海为如今不再送外卖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07月06日 版次:GA03 作者:尹来“我知道,很多人认识我,都是因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2018年4月4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一位职业是外卖送餐员的选手杀出重围,力克同台的北大高材生,最终斩获第三季比赛的冠军——他就是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
成名之后,生活再不似往常。他开始辗转于形形色色的活动现场,日程表里也塞满了话筒和闪光灯,“如今真是有点应付不过来了。
但我知道,生活还得归于平静。”日前,雷海为受邀来到“拙见”的交流现场,与嘉宾和观众畅聊一段“外卖小哥”的诗意生活。
A 你是怎么背诗词的?漂在上海:“书太贵,我在书店里悄悄地背”“我们都身处沟渠之中,但仍有仰望星空之人。这句话是爱尔兰的诗人王尔德说的,我一直记得。”
1981年出生的雷海为是湖南邵阳人,中专毕业后他离乡打工,抱着“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的想法,一路来到上海,一待就是六年。“先是在磁悬浮列车工地上,做挖电缆的小工,后来也换了很多工作,洗车场的洗车工啊,餐厅的服务员,还做过推销员,之后又去了家礼品销售公司。”
初到上海,大城市的生活让雷海为始料未及。“就是漂,什么苦都得吃,没地方住的时候,我在小区的楼梯口上睡过九个晚上。”
大城市里生活担子重,雷海为却没放弃过打拼的念头。除了想拼出点成绩来养活自己,他还有个私心,那就是大城市里书店多,自己读诗、背诗都方便些。
老家湖南邵阳的雷海为喜欢诗词,尤其着迷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我父亲在文学方面还挺擅长的,很注意培养我。”
雷海为七岁的时候,父亲便试着把诗句用工整的字迹抄到小卡片上,再贴到家里伙房的墙上,让年幼的雷海为一字一句地读和记。对诗词的喜爱,一直伴随他许多年抛洒泪汗的艰难日子。
2004年,他在一家上海的礼品店里做销售,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让他有了许多自己的时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爱往书店里跑了。
每天也不嫌辛苦,最爱看的就是诗词类的书。”大量的阅读让他学了很多写诗的专业知识,自己偶尔来了诗性,也会动笔写上几句。
“只不过那时候我没想过要背诗。真正决定开始背,是因为读了李白那首《侠客行》。”
雷海为也是个武侠迷。偶然在书中看到一首《侠客行》,他说当时站在书店里,满脑子的念头都是“赶快背下来”。
“我要是把书全买下来,真的太贵了。我就在书店里背,回了家再默写到纸上,这样子就记牢了。”
雷海为回忆说,那时候的日子充实丰富,每天都去背诗,有时候一天背得比较多,要是有两三个字记不清楚,就等着第二次去书店再核对。为了努力记住背过的诗,他把诗词都默写在小卡片上,标好序号,写清楚作者朝代,每过一个月就翻来覆去地背,“那些诗词就像长在脑子里一样,再也不会忘掉了。”
“整个2004年,我都是在读诗和背诗中度过的。吃饭、睡觉,满脑子想的都是诗,那一年我背了800多首。”
漂在杭州:“等做外卖的间隙就拿手机背上一两首”学生时代的雷海为,对诗词的喜爱尚且朦胧不清。真正开始了城市的打拼生活,从忙碌中给诗词挤一点时间,一首首地背,一遍遍地默写,他对诗词的喜爱才逐渐清晰起来。
只是雷海为从没想过,那些四平八稳的诗词歌赋,又会给他平静的生活带来何种波澜。2015年外卖行业刚刚兴起,雷海为来到杭州,做起了全职外卖送餐员。
“工作更忙了,所以很多爱好都只能抛到一边去,只有诗词我没放下。”因为送餐是随叫随到的活儿,雷海为只得找一些零碎的空当背背诗。
“比如等商家做外卖的间隙,我就能拿手机背上一两首,又或者是送外卖的路上,如果路况比较好,不需要费太多精力的话,我也可以背诗。也许我的诗词修养,就是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时间去锻炼的。”
B 红了之后生活有什么变化?“无论是送餐还是夺冠,我只当是经历”日积月累的学与背,让雷海为的诗词积累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他开始渴望有一个展示的平台。他连着报了三回名,直到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才终于站上比赛现场。
初次登台,80后的他穿一身红色夹克,头发稀疏,肤色黝黑。就是这样一个连观众都少有印象的选手,竟一步一步顺利走到了决赛,并拿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
雷海为彻底火了。“我也没想到,自己能拿冠军。”
谈起这段经历,雷海为至今依然心绪难平。“很多人问我,一个外卖小哥拿冠军,是不是不一样了?我告诉他们,我觉得人生应该有不同的经历。
无论是送餐还是夺冠,我只当是经历。”去年11月,他报名中国诗词大会,去北京参加节目录制。
今年4月,结束了录制任务,雷海为顶着总冠军的头衔回到杭州,绝口不提在北京的事,戴上头盔骑上车,继续送外卖。“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这样平静的生活直到节目正式播出才被打破。
一波波的邀约和关注如同潮水般涌来,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和消息提示,甚至让他来不及抽出时间整理心情,考虑。
6.勇夺《诗词大会》第一季冠军,殷怡航到底是何许人也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于2016年播出,最终产生了总冠军殷怡航。
殷怡航在之前的九场比赛时成了百人团中分数最高、准确率最高、用时最短的“头牌”。在总决赛第一轮中,她10道题全部答对,抢到攻擂名额。
与之前已守擂4次的擂主李子琳狭路相逢,结果殷怡航遇强则强,以5:3的比分拔得头筹。 在比赛中,殷怡航的经典动作就是侠气十足的双手抱拳,一一谢过各路豪杰。
正如主持人董卿最后评价所说,10场比赛,第一次亮相,没想到真能一骑绝尘,笑到最后。 《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
新增的“飞花令”环节,让殷怡航感觉颇有新意。在追踪赛况的同时,她假设自己重新参赛的话,常规环节没问题,“飞花令”就不好说了。
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当晚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
7.中国诗词大会李四维拿到冠军了吗
没有,最后居然是一位黑马,殷怡航,只是参加了最后一期就夺冠了央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4月15日晚落下帷幕,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击败5次登台4次赢得擂主的李子琳,一举斩获总冠军。
主持人董卿说,殷怡航是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殷怡航2013年毕业于霍山中学,现在华东政法大学读大三,学的是法学专业,将来的理想是当一名检察官。
殷怡航上台时自称是一位“女汉子”,她说自己表面看起来很文静,其实私底下很闹腾,一天骑自行车可以骑行82公里,“上树捉鸟、下河捞鱼”都不在话下。殷怡航说,因在大学选修了唐诗宋词,被老师推荐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过要拿总冠军,只想上去露个脸,做个“表情包”什么的,但她却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第一。
殷怡航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当记者问她为何能记住那么多深奥的古诗词时,她说诀窍就是在背书时,脑海中同时设想诗词中的场景,自己边演边背,形象生动地就记住了。殷怡航觉得,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母亲在镇政府上班,父亲在县水务局上班,“我父母都很爱古诗词,从小就给我讲很多古诗小故事。”
就在殷怡航获得“诗词大会“总冠军的那一刻,父亲还即兴写了一首词勉励女儿:“逐鹿京畿,扬名神州,诗词大会显风流,勤奋天道酬。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起航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