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人与人之间共鸣的诗词

    1.关于“共鸣”的诗句有哪些

    1.《送李山人还玉溪》唐代 顾况

    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

    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2.《海子上有期》元代 黄清老

    金堤晴日共鸣镳,倾盖松阴待早朝。

    数尽荷花数荷叶,碧云移过水东桥。

    3.《留别凯烈彦卿学士》元代 雅琥

    十年帝里共鸣珂,别后悲欢事几多。

    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湘江夜雨生青草,淮海秋风起白波。

    明日扁舟又南去,天涯相望意如何?

    4.《颂古三十九首》宋代 释道枢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

    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

    5.《同崔员外秋宵寓直》唐代 王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6.《拟试以虫鸣秋》宋代 曾丰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闲里共鸣秋。

    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

    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7.《赠封御史入台》唐代 苏味道

    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

    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菲。

    盛府持清橐,殊章动绣衣。

    风连台阁起,霜就简书飞。

    凛凛当朝色,行行满路威。

    惟当击隼去,复睹落雕归。

    8.《离临安舟中有怀山薮朱文之子聊作五绝以寄》宋代 史尧弼

    仙舟轻漾首仍西,我独南征未得归。

    相望两鸥空浩荡,何如双鸟共鸣飞。

    9.《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唐代 王维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10.《摸鱼儿 扬州》 元代 吴存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

    人事别。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

    淮云万叠。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销磨多少豪杰。

    平山堂上朝中措,天载妙音几绝。

    歌一阕。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

    才情未竭。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玉笙彻。

    2.关于共鸣的诗句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 “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3.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诗词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4.20条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成语,诗句

    【一往情深】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同舟共济】形容一起同甘共苦。

    【雪中送炭】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

    情深骨肉:骨肉:比喻至亲。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

    情深似海:情爱像海一样深。亦作“情深如海”。

    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好像亲兄弟一样。

    情投意合:投:合得来。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心意都很融洽。

    情意绵绵:感情心意很深长(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情逾骨肉:情谊深厚超过亲人(骨肉:比喻至亲)。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 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 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 一面如旧: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 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 打成一片: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 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形影相随: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寸步不离: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 心照不宣: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 难分难舍: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

    ○ 恋恋不舍: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 亲如手足: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 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 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 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血肉相联: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不分畛域: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相知恨晚: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 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分甘共苦: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 同甘共苦: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 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 乘车戴笠:乘:坐,驾;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坚如磐石:坚:坚固,结实;磐:大石头。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 牢不可破: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言归于好: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分享按钮

    5.关于共鸣的诗句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 “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