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唐宋诗词楷书书法

    1.唐代的书法,以

    唐代书法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 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

    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

    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 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

    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 是魏征之甥。

    从魏处获观所藏虞、禇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其书得于禇者为多。

    唐人说:“买禇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其真书的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

    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唐代君主大多数能书,特别是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

    他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世民(597-649),李渊之次子,对文化很重视,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

    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唐朝叙书录》说:“(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

    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 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

    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 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

    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

    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

    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指出了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为韩愈同姓叔父,官至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

    传世碑刻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心经》等。 如果说李邕是唐代行书之冠的话,那么,李阳冰就是唐代篆书之冠,后人将李阳冰与李斯并称“二李”。

    唐代帝王善书者除唐太宗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工书法。

    唐玄宗工隶书、行书,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勅》,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勅书》与墨迹《鹡鸰颂》等。 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书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

    李潮,杜甫的外甥,在唐开元年间以隶书享名。 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

    书法家有初唐的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 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敬客为高宗时人,河东望族,史迹无考,以《王居士砖塔铭》而称于世。铭是高宗显庆元年,灵芝撰,敬客楷书,明万历年间出土,后石薄而裂为七,藏合阳县官库中。

    此铭王昶认为是石。当时翻刻很多。

    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禇意,唐揩之最精者。禇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

    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

    2.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倾怀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3.欣赏书法作品.把作品中唐诗的内容写下来,看谁的正楷

    1、D.解说有误。

    2、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 在阳光下的山姿物态变幻莫测, 不要因为天色转阴就要回家。 即使是天气晴朗无雨色, 高山深处的云雾也会润湿衣服。

    〖点评〗 此诗围绕着挽留到山中来访的客人,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语言质朴,意味深长。 盛唐诗人张旭的这首《山中留客》清新而富有启示,是用哲学的眼光在观察日常事物。

    山光物态弄春晖 客人到山中来时,正是春和景明的时候,自然之景美不胜收,草木发荣,飞鸟欢唳,云雾舒卷,溪涧迸溅,都在春光的笼罩之下斗妍争奇,是一种粗略的山关美景。一个“弄”字,又把山中之景细致精确的表达了出来,这是因为“弄”的本意是卖弄,而在此却加以引申了,有“其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

    莫为轻阴便拟归 客人看到天边阴云渐涌,怕逢天雨。“拟归”就是打算回去。

    此时景色还未看尽,可阴雨却又将至,主人该怎样来挽留宾客呢?他说:“不要因为有点阴雨就打算回去。”接着又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瞬间意境打开! 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山中的游客从“云”中出来时衣服就已经变的湿润润的了。

    其次,是在对客人进行挽留。你怕下雨吗?下雨不过是把你的衣服打湿而已,在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会让你的衣服干着,那么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来吧!何不欣赏欣赏这雨中美景呢,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其实这首试只是从“雨”道来,而发散开去的却又富含哲理。

    人们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却没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那么,这么一发散,着两句就给人以更深的哲理,其意义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

    4.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安公子 柳永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

    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倾怀 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