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女人诗词
1.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2.秦淮河散文、诗词
雨夜游秦淮河 斜风细雨入青楼,金陵王伴君侯。
秦淮八桥无月,十里长河醉人愁。钗头凤 迷失秦淮河 钗头凤秦淮灯影人如旧,灯如昼,九龙壁铺锦绣。
新亭榭,旧池阁,星光点缀,如钩残月。寞!寞!寞!红芍,偎伊笑,风十里扬州道。
花月貌,箫音邈,漫卷珠帘,十年一觉。妙!妙!妙!七绝·秦淮河上 作者:万壑松 娉婷画舫摇秋, 璀璨良宵醉暮云。
一曲歌桥下起, 可怜不是李香君。【散文诗词】《南京游记---秦淮河》秦淮河,一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还在孩提时代,就读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诗句。长大后,又看了《桃花扇》,知道了李香君,知道了秦淮八艳。
这片风流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二零一三年的九月,趁着中秋小长假的机会,我们一家三口坐动车来到了南京。
第一站,就是去探望我思念已久的秦淮河。我们将旅社定在秦淮河边的静江府路,就是为了随时领略这里的人文风光。
站在秦淮河畔,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冷却。眼前的一幕有点让我不敢相信。
河面很窄,大概只能容两,三条小船并排通过。河面上横贯着灰色的小桥,水泥质的桥面上烙着斑驳的印记。
旁边就是夫子庙休闲街,也是全国闻名的景点,此时却是行人寥寥。路面正在维修,露出坑坑洼洼,仿佛乡间的土路。
周围的楼房也不高大,有些旧,带几缕灰暗的色调,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站在桥上,妻不禁有些埋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待在家里看长江,汉水。
起码比这个雄伟,壮观。我心知这是没让她去厦门所带来的怨气。
可望着眼前的景色,亦无语安慰她,只好悻悻的陪着她回到旅社。吃罢饭,旅途的劳累阵阵袭来,蒙头大睡。
一觉醒来,妻说饿了,我说好吧,夫子庙的小吃还不错,我们一起去逛逛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秦淮河。
夜幕下的秦淮河,华灯初上,人流如织。挂在小楼上的红灯笼在风中飘舞;亮着彩灯的画舫在河中穿梭;河两岸是形形色色的游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还有几个老外拿着单反不停在那拍着的;小孩子手拿糖葫芦美美嚼着的;青年情侣相依相偎共倚河边石桥的;牵着老伴静坐在石凳上观赏夜景的。我的心情开始好了起来。
原来秦淮需夜游,正如灯下看美人一样,更有风情!妻的脸上也挂起了笑颜。我知她最喜美食,前面不远处就是一家老店,专卖老鸭粉丝汤。
都说南京人与鸭子有仇,喜欢吃鸭子。什么咸水鸭,桂花鸭,鸭血粉丝汤~老店里的鸭血粉丝汤估计很有名,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
好不容易排到了,看到别人喝汤都配着锅巴,出于好奇,也点了一份。南京人所说的锅巴,与家乡的炒米饼差不多。
带几许焦黄,香喷喷的。泡在鲜美的老鸭汤里更显美味。
祭罢了肚腩君,我们继续往前逛。前面就是香君纪念馆。
门口一副对联:“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引得无数世人感叹“桃花命薄,扇底飘零”的香君原来就曾住在这里。
孔尚任写《桃花扇》时曾感慨,须眉若得香君志,明月何惧清风狂。香君虽是一弱女子,但在民族大义上无亏气节,却令当世须眉男子汗颜~提及须眉男子,不由得又让我想起洪承畴算命的故事来。
洪承畴本是晚明重臣,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替新主子出谋划策,立了不少功劳。
话说承畴晚年,闲暇之余,请先生算命,问福寿运程。先生答道:“君少年得志,位极人臣。
只可惜英年早逝,不胜惋惜。”承畴大笑曰:“先生谬矣!老夫已年过六十,何来英年早逝之说?” 先生答曰:“君本应当时死,君不肯死,吾又奈何?”一番话刺中承畴心病,此后郁郁而终。
后乾隆帝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可见自古做汉奸者,没有好下场。
活着时受世人唾弃,死后还要背负千古骂名!正沉思间,妻推了我一把。原来她看中了香君纪念馆前所卖的扇子。
这便是桃花扇吗?既然来到秦淮河,又怎能不带一把回去呢?伴妻携子,我们一路逛下去。只见街边的工艺品店鳞次栉比,其次就是酒楼。
文化气息都很浓。木质的仿古建筑,漆黑的柱子上还刻着对联。
上面横挂着一块木匾。有书《晚晴楼》的,有写《咸亨酒店》的。
咸亨酒店旁还立着一尊青铜塑像,布褂长衫,脑后垂着一条辫子,面容沧桑,我一下子认出来了---“多乎哉?不多矣!“;这不是孔乙己吗?可惜无法向他请教茴字的九种写法了!咸亨酒店旁就是乌衣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朱雀桥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乌衣巷中也只残留得一口古井,诉说着昔日的繁华。走在王谢纪念馆前,想起王羲之兰亭雅聚,曲水流觞;想起谢安与友人对弈中闻捷报,云淡风轻的那句:“小儿辈已破贼!”思古之幽情,萦绕心间。
偶得灵感,赋了一首《念奴娇》--游秦淮河。物华天宝,道不尽,千古风流繁盛。
朱雀桥边,王谢馆,新燕飞来难认。莫道香君,桃花命短,且把须眉问。
浮生如梦,古今多少爱恨~~~~。
3.我想了解秦淮河文化,请大家提供写秦淮河的诗词,另外,有没有写秦
想看现代人写的呢,可以看象《秦淮歌妓董小婉》这样的专写一个名妓人生的小说,基本上,每个人都被写过了,
想看当时人写的呢,也有象孔尚任的《桃花扇》这样的古剧本,有一本很推荐,就是
《板桥杂记》余怀著,
余怀是明末清初在秦淮河边上混着的一个小文人,用白话文写了自己跟河房人家一些交往的事,很有趣。
要很文艺的,就看张岱大人的《陶庵梦忆》,里面有一些相关内容,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南京上流人士的生活状况。
需要很学术的话,就看陈寅恪大人的《柳如是别传》(不过这个我也没啃过)
4.夜游秦淮河诗句
1、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秦淮夜泊 宋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赏析: 《秦淮夜泊》是五言律诗。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人们从“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清调。
与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那样迷蒙清冷,因为它和杜牧诗感叹兴亡、讽喻现实的着眼点不同。 3 、七绝·秦淮河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注释:在琴声中,小船的桨荡起的微波慢慢散开,花灯忽明忽暗,我在夜里徘徊。
一池的水被灯光映射为红色,慢慢的不惊会想到前朝的那些忧愁的事。 4、《石头城》唐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此诗选取了山水明月加以拟人化的描写,在低徊感叹中充满了对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
诗中淮水指秦淮河。 5、《泊秦淮》 唐 杜牧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
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注释: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
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
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古诗中长用秦淮二字来表达对前朝的感慨怀念与借鉴。
5.秦淮河女才人有哪些
魂断秦淮八美女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古诗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