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的美表现在

    1.【古诗句中表现色彩美的诗句急】

    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金、银等,而“红”又可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互换,“绿”也可用翠、青、碧来代替.也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秋色”、“秀色”等词,虽不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澜的艺术效果. 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宿灵岩寺 【唐】戴叔伦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唐】姚合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蟹 【唐】唐彦谦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送僧归漳州 【唐】吕温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偶作 【唐】杜牧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春 【宋】陆游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感春 【唐】白居易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唐】李白 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无题 【唐】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山行 【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下 【唐】杜荀鹤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马上晚吟 【唐】白居易 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拟醉 【唐】元稹 怜君城外遥相忆,冒雨冲泥黑地来.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寄韩谏议 【唐】杜甫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无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画眉鸟》欧阳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王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杜牧)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刘禹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秋望》赵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蒋捷)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林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杜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 还有很多很多 .,谢谢给分哈.。

    2.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3.结合几首古诗谈谈中国古诗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淑伦《塞上曲》),直抒报国之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表明清廉之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曲叙兄弟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婉述朋友之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蕴含人生之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表露悠然自得的心态……中国古诗之美,其次体现在形式之美。

    中国古诗以中华特有的文字韵律,在世界诗坛上独领风骚,以诗人独具的品德才情,在文学殿堂里匠心独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这是比喻之妙;“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这是比拟之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此乃对双关之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此乃对仗之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此为炼字之效……阅读中国古诗,我们可以欣赏随处可见的无限风光,可以拾取美丽圆润的颗颗珍珠。

    如春花之灿烂,似秋叶之静美。

    4.“古诗”美在哪里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诗简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

    古诗源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郑板桥诗作

    古体诗,别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 “风” 。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折叠

    5.诗歌美,美在 ;美在 ;美在

    意境美。《辞海》释意境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其实,意境就是意与境的结合。意,就是思

    想、感情或某种思绪,表现它,这是写诗的目的。但,意,是主观部分,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即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感触不到的。要让意使人感触

    得到,就得依托于境。境,是客观部分,也就是表现意的一种手段。意境结合,就是寓意于境,以境现意。意,就是情;境,就是景。意境结合,也就是情景交融。

    意,就是神,境,就是形。意境结合,也就是形神兼备。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是表现友情至诚至深,但是借助境而发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流。”第一二名,写人物、时间和场景,第三四句,就是境(景、形),其意全融入此境中。因此,这是一首意境结合而出现的一种优美艺术境界的诗。只有将主观

    的意,融入了客观的境(形、景)中,才会出现艺术境界,辐射出惬意的美感。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写诗,务必运用形象思维。愁,是一种思绪,是不可感知的。说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

    可感知了。因此,艾青说:“从艺术上讲,都应该把写诗的注意力放在形象思维上。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离开了形象思维,意境便无从说起。

    抒情美,诗,不排斥叙事,但不重叙事;不排斥说理,但不重说理。诗,是一门不重事理重抒情的文学。诗,以抒情为已任。诗的功能,在于以情动人。这里所

    说的情,是人间之常情、纯情和真情。诗人是诗的抒情主人公,所抒之情,具有主观性。因此,诗人的情操,直接影响着诗的抒情品格。

    情从哪里来?

    这里,先得说说实写和虚写的辩证关系。实写,着重于记录,记录出现图像,为读者提供可看的。但,实写不能多,多了,就死了,就板了,就死板了!因此,

    应在实写的基础上虚写。虚写,就是着重于提炼,提炼出情思,为读者提供可想的。一首诗,既有可看的,又有可想的,便两全其美了。但,不可一味虚写,不然,

    就玄了,就空了,就不可理会了,规律是:有虚有实,忽虚忽实,虚实结合,以虚为主。为什么要以虚为主?因为:情从虚写来。

    请看唐王之涣的《登鹳省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二句,是登楼所见,属实写;后二句,是提炼出的情思,虚写。诗

    所营造的抒情美,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宋朱熹有《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二句,是实写,如同

    前诗之前二句,已形象鲜活,诗趣飞溅。后二句,提炼出一个启迪性极强的情思,牵人遐想,如同前诗之后二句一样,收到极佳的抒情效果。

    抒情美,是诗的强项。要学写诗,先学会抒情。

    含蓄美。诗,不重明出,而重暗示。诗,是一门注重暗示的艺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不是明明白白地写出(这就太直了,太露了),而是暗示在字、词、句中

    的。诗人用语言铺就了曲径,读者沿曲径追寻而通幽。这种暗示,即含蓄美。含蓄,也就是语言之外,使人思而得之,诗,是诗人写出来的;诗的主旨,是读者悟出

    来的。悟出来了,便产生阅读快感——这是读诗的人所乐于获取的。当然,含蓄与明朗是辨证的统一。直抒胸臆而有意境美、抒情美的诗,也是好诗。

    思想美。不要以为:诗重抒情,拒绝思想。须知:一首诗,好比一个人,感情是血液,思想是灵魂。只有诗中所含深刻的思想,才能启人心智、冶人性情。情到

    浓时,便升华成一种思想。思想成熟时,便升华成一种哲理。哲理入诗,便造就诗之一品——哲理诗。哲理诗,即用鲜活的形象,表现超人的发现和深刻的思想的

    诗。眼下,哲理诗,愈来愈受到青睐。只有同时具备意境美、抒情美、含蓄美和思想美(诗还有其它的美)的,才是真正的好诗。不具备诗的美,任你镣铐多么铿

    锵、题材多么重大、平平仄仄得多么响亮,也不是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