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艰辛的诗词

1.描写创业艰难的诗句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 一、评点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首章追忆往昔,从先死者发想,创业未成,死而不已。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境界与此类似。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气概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诗前小序,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次章头悬国门,末章取义成仁,皆由“断头”二字起。
“创业”一句回首平生,表情无限。此二句实写,以下转为虚写。
“旌旗”借指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此二句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死了斗志犹存,其精神足以惊天也,泣鬼神。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猛烈高亢,笔力千钧。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次章面对当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
与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 “烽烟”借指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引用汪精卫《狱中杂感》成句。头悬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之典故,意为死不瞑目。
忠诚可鉴。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
纸钱祭死者原为具民族色彩的行为方式。以捷报当纸钱来抒写将军的愿望,壮而不悲。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末章思绪驰向未来,宣言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将胜利。此章与裴多菲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相得益彰,可互为参照进行阅读。 主动献身,心无贰志。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前两章“百战多”“烽烟正十年”相呼应。“应有涯”表明对战争的态度:“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语出《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最后一句勾勒革命胜利后的美景,是向往,亦是“取义成仁”的必然结果。 二、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陈毅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思想、炽热激情和从容不迫的气度。证明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
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三、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在语言上,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例如,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处: (一)直观性。
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二)含蓄性。
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三)深刻性。
通过革命将土英魂共斩阎罗的哀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层)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2.形容创业之初很艰难的诗词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创 业 文 / 高志坚 创业的梦想鹰隼一样翱翔创业的激情仿佛澎湃的波浪那么 是不是毅然出发开辟阵地 投入力量就能铸造辉煌书写财富的神话雄奇壮丽的篇章啊 不 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简单风光一路歌唱是的 在那些恢宏业绩和璀璨笑容的背后有多少汗水的挥洒心血的流淌有多少艰难的抉择辛酸苦涩的品尝——面对那迷雾那风雨寒霜是退缩 是放弃还是坚持理想脚踏实地 一如既往这种种境遇啊不是热血豪情和疏狂能够承当啊 成功总是构建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敏锐又长远的眼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还有那过人的胆略坚韧与顽强自是不可或缺的支撑 依仗然而 若没有平和乐观的心态一旦遭遇挫折屈辱毁谤形形色色的阻挡又如何能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那么 将急功近利剔出脑海心房把理性冷静装进胸怀行囊一步步攀登拓展一点点积蓄力量一天天 一年年全力以赴 奋发图强如此才能有开创终于登上时代的峰巅啊刻下大写的人字迎来引领风骚的时光。
3.“创业艰难百战多” 的诗词是什么
陈毅【朝代】现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作者:陈毅 赏析: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原题注: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表现了诗人对于革命的忠贞.为国为民的胸怀和滔天的豪情!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