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学生古诗词比赛题型

    1.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答案(初一初二组)

    (初一初二组)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A D D A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C B B A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A D C B B D C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31.寒鸦飞尽水悠悠 32.何人不起故园情 33.行人临发又开封 34.君看六幅南朝事

    35.车如流水马如龙 36.桃花流水窅然去 37.一蓑烟雨任平生 38.怀旧空吟闻笛赋

    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 41.清泉石上流 42.影徒随我身

    43.无案牍之劳形 44.志人 45.小人之交甘若醴 46.寡德之人

    47.名词作状语 48.卖柑者言 49.谪(贬) 50.梅花落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14分)

    51.(2分)如梦令

    52.(6分)颜色(2分) 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

    53.(6分)武陵(2分) 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

    (二)(16分)

    54.(4分)(1)攀缘 (2)很,极 (3)慢慢地,缓缓地 (4)完

    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

    四、鉴赏评析题(20分)

    58. (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 (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

    60.略

    2.首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

    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谁的名言?(D )

    A.老子 B.孟子 C.曾子 D.孔子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谁写的诗句?( C)

    A.刘长卿 B.杜甫 C.柳宗元 D.王维

    3.写“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的曾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B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诗的作者是谁?(B )

    A.于谦 B.元稹 C.秦观 D.岳飞

    5.哪一句是岳飞《池州翠微亭》中的诗句?(A )

    A.经年尘土满征衣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故园东望路漫漫 D折戟沉沙铁未销

    二.默写、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6.两岸青山相对出,_孤帆一片日边来

    7._姑苏城外寒山寺_,夜半钟声到客船。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10.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

    11.黄巢《题菊花》诗中,由对菊花的惋惜、不平,进而发展为决心改变菊花处境的两句诗是: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12.《战国策·鹬蚌相争》中,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13.宋朝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在肮脏的环境生长而不受污染,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美德。

    3.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题和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 陆 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

    (柳 花 春 叶 梅)22.山中杂诗 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 )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 看 见 望 瞻)23.不见梅花 陈与义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想得苍烟玉立,都( )江上人家。

    (长 在 开 藏 住)24.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 )危石,日色( )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响 撞 咽 轻 轰)(暖 照 盖 染 冷)25.三台春曲 许 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晓 清 风 轻 淡)26.渔歌子 刘 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吹 雪 积 落 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27.江上即事 郭 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28.农家六言 杨万里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 )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29.劳劳亭 李 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30.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红(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31.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32.有人置粟于盎( )33.鼠恣啮( )34.人教以术( )35.乃以糠易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4.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选择题答案

    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高三组)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21.《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 鲁 22.内容 艺术手法 23.遭忧/离愁 24.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5.英俊沉下僚 26.边塞 七绝 27.朱熹 四书集注 28.李贺 琵琶行/霓裳羽衣歌 听颖师弹琴 29.看不见的光阴流逝 景物的色彩变化 30.元稹 张珙 31.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32.苏轼 后赤壁赋 33.宋 34.20 15 相反 35.上 去 入 36.颜真卿 柳公权 37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38.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9.陆游 40.沈括 《梦溪笔谈》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9分) 41.(3分)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洛阳女子伤感落花 白头老翁遭遇冷落 42.(2分)对比 人生短促,富贵无常 43.花卉盛衰有时,而入生青春不再(1分) 44.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而有感染力。

    (3分) (二)(11分) 45.B(“直”,同“值”,价钱。)(1分) 46.D(前者和“后”连用,表示连接。

    后者,表示转折,相当于“却”。)(1分) 47.C(①②③④都是对的。

    ⑤不对,戴进放弃制作金银器,是因为他看见别人毁了他的作品。⑥是错误 的,这种看法正是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迷信说法。)

    (1分) 48.耽煌煌喜欢金黄(的外表)(2分) 49.有人嫉妒;画上着了红色;技艺过人(3分) 50.着红色表示做官者,做官者垂钓则意为隐居,而隐居者则意为与朝廷不合作,所以忌讳。(3分) (三)(10分) 51.恰、适、正、当(写出两个即可)(2分) 52.长江以西(1分) 53.失意(1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未找到(2分) 54.画梅的方法技巧(1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 55.A(1分) 四、鉴赏题(30分,每题15分) 56.提示:两首都是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二句写送别情况,三四句写离别之情。“孤帆远影碧 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好友后,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友人东去的 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

    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切的口作者写离别之情,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 之中,虽未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感受到情真意切。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

    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

    友人此刻又如何, 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此诗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以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这两首诗诗人都借助眼前景物,或遥望或凝思,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57.提示:赏析本文,主要可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

    写“异水”比喻形象,对比鲜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说富春江的水清明澄澈,从水面一直可以看到水底。

    水底下的游鱼和砂砾,都能一览无余。这四句写出江水的平缓流动时的情景,遇到急流,情况就变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笔锋一转, 写出了另一种景象,运用形象的比喻说富春江的水流得比射出的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就像飞奔的骏马一般,气势格外雄壮。文章先写江水的文静,后写江水的飞动,这样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富春江水的变幻多姿。

    写“奇山”用词巧妙,形象逼真。作者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富春江的两岸都是高山,把江水夹在了中间,显示出山的特点。适值秋天,有的树木落了叶子,有的树叶变了颜色,山林中 呈现出一片寒冷萧瑟的景象,此之为“寒树”。

    “负势竞上”是说两岸的山峰都依仗着各自的险要地势,互相争着向高处长去。“互相轩邈”,“轩邈”是高远的意思,说山峰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远。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其中“争”和“指”两个动词与前边的“竞”字互相呼应,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

    “千百成峰”,又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以上几句写山势,扣住一个“奇”字,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几个动 词,把静止的山峰写活了。

    其他角度如:绘形与绘声的结合、绘声绘形与直抒胸臆、叠字的运用,等等。 总之,《与朱元思书》这篇写景散文,风格简淡清新,寥寥一百四十余字,就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我们恍如游历在富春江上,置身于。

    5.古诗文比赛一般考什么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暨浦东新区第二届古诗文阅读比赛 通 知 各中学教导处转语文组: 现将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当代学生》杂志承办的“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以及由浦东新区教研室主办的“浦东新区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关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一)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二)对象:初一至高三学生 (三)分组:A组——初一、初二年级;B组——初三年级; C组——高一、高二年级;D组——高三年级 (四)程序: 1.个人赛: (1)初赛——2006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按在校人数的2%的比例选拔进入复赛。

    (2)复赛——2006年10月21日举行,为方便学生就近参加竞赛,我区分设清流中学、泾南中学、育民中学、五三中学四个考点。试题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

    各区组织评委按复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进入全市决赛。 (3)决赛——2006年11月18日举行,全市统一进行。

    2.团体赛 (1)初评:分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三个组别,以各学校个人赛成绩为统计数(一等奖积7分,二等奖积5分,三等奖积3分,优胜奖积1分)计出各校积分,各组前六名参加现场决赛,7—12名直接获团体优胜奖。 (2)决赛:2006年12月举行。

    各组别前六名现场决赛,决出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内容: 1.初赛: 以《当代学生2006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各组的决赛题为参考试卷,各校在测试选拔后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出参加复赛的学生,于10月10日前将名单用电子邮件发送至浦东新区教研室语文组(pdywjys@126.com)。

    2.复赛和决赛 (1)个人赛 命题范围: ①A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70%,课内20%,其他10%。 ②B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60%,课内20%,其他20%。

    ③C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50%,课内20%,其他30%。 ④D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40%,课内20%,其他40%。

    题型: ①填空②选择③解释④翻译⑤鉴赏⑥诗词创作(附加题)。 (2)团体决赛: 团体决赛的内容和形式届时将另行通知。

    (六)奖项设置及颁奖: 1.个人赛 一等奖25名左右(每组5名左右);二等奖50名—75名(每组10—15名);三等奖100名—125名(每组25名—30名);优胜奖250名左右(每组50名)。 2.团体赛 一等奖3名(每组1名);二等奖6名(每组2名);三等奖9名(每组3名);优胜奖19名(每组6名);另设指导教师奖、组织奖若干名。

    3.2006年12月颁奖。 二、关于“浦东新区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 (一)本届比赛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初赛和复赛(个人赛)同步进行,其形式、对象、分组、程序、内容(命题范围和题型)均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规定相同,请仔细参看本通知第一部分(一)~(五)项。

    本届比赛不设置团体赛。 (二)本届比赛”的参赛对象和名额,即各校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的对象和名额。

    为及时制作参赛证,请各校务必于10月10日前按分配名额(学生数的2%,其中A组中的初一和初二、C组中的高一和高二,名额可以相互调剂),将参赛名单发至(pdywjys@126.com)电子邮箱。 (三)评奖和奖项设置: 本届比赛将于复赛当天由“浦东新区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评委会组织评委对所有参赛试卷进行评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中一等奖占参赛人数的3%、二等奖占参赛人数的5%,三等奖占参赛人数的8%。 本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将自然获得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决赛资格;参加市大赛的其余名额,将从本届区赛的二、三等奖获得者中遴选产生(获奖者所在学校可以根据全校选手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参加市决赛名单进行协商调整;未获二、三等奖的学校,原则上不得选派参加市决赛的人选)。

    (四)领取参赛证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严格竞赛纪律:竞赛选手一律凭参赛证和本人学生证入场。迟到20分钟者不许入场,开赛1小时内不得交卷离开赛场。

    禁止替考、夹带、抄袭、接听手机等作弊行为,一旦发现即取消比赛和评奖资格,并通报作弊者所在学校。 浦东新区教研室 2006.9.20 采纳吧~。

    6.求第6.7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卷及答案决赛,复赛均可~

    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分) 1。

    (2分) A—E,B—B,C—C,D—D,E—A 2。(2分) A—A,B—B,C—C,D—D,E—E 3。

    D(2分) 4。(4分) 名作动:F使动用法:A 名作状:H意动用法:B 形作动:G介宾短语后置:C 宾语前置:D、E 5。

    (5分) A(应为“静夜恩”) I(应为王翰或《出塞》) 6。(5分) A(应为文学家萧统) B(苟子是韩非的老师) E(《文赋》是西晋陆机所著,《典论?论文》是曹圣所著) F(不包括李白) G(应先史学后文学,要对应搭配) 【评分标准】 1,2两题中只要每题画错一条线,就不得分。

    第4题每错一个成语归属,就扣一分。第5题错一个扣三分,错两个扣五分。

    第6题错一个扣一分。 二、填空题(共20分) 7。

    (1)可以明得失(1分)(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分) 8。 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1分) 9。

    (2分,每格0。5分)(1)黄鹏又啼数声(2)山深闻鹏鸪(3)子规声断(4)怕听啼鹊 10。

    (1)戒色、戒斗、戒得(1分)(2)《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1分) 11。 (1)新婚夫妇的卧室(1分)(2)公婆(1分) 12。

    (2分,每格0。5分)(1)向南(2)放纵(3)推崇(4)清高 13。

    西行(1分) 14。(1)施以烹刑(古代以鼎镬煮杀人的酷刑)(1分)(2)臣请就汤镇镬(1分) 15。

    (1)旋律苍凉悲壮(1分)(2)旋律高亢激越(1分) 16。(4分)随任在京。

    一钱于地。俯拾焉。

    必有舛错。急欲面陈。

    【评分标准】每错一处扣一分,扣满4分为止。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17。

    (1)祭或祭神(1分)(2)察或察狱(1分) 18。(1)平静而愉悦(1分)(2)只要党风正,社会主义航船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意近即可)(1分) 19。

    (1)想捎个信儿鸿雁谢绝说太远(意近即可)(2分)拟人(1分)(2)从传书不能到写诗述怀,表思念之切;用看花饮酒与灯下听雨的细节,表思念之深;以想象老友的艰苦与毅力,表思念之诚。 (3分) 20。

    (1)C(①患:为……担忧;②患:讨厌,厌恶;③过:过错;④过:犯过错)(2分)(2)①朝廷的大堂名词(1分)②上朝动词(1分)(3)C(2分)(4)B(2分)(5)B(不是逃不越境才是良大夫)(2分)(6)①(如果)(你)前去进谏(晋灵公)却不接受,那么,没有人接替你了。 请允许先去进谏,(如果)(晋灵公)不接受,那么,你可接替。

    (3分)②没有谁向善没有个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的。(3分)0(7)就“不君”程度讲,由轻到重,更能引人愤慨;就文章结构讲,后写的杀人事件是引起进谏的直接原因。

    (4分) 四、鉴赏题(共30分) 21。 (15分)【评分标准】鉴赏的实质是分析,即阐明重点,说透特点,解读难点。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问题次第而出,矛盾层层推进,主题最后坐实,借喻发人深思。学生如果抓住作者这条思路娓娓道来,就是上乘之作,得分当在13、14、15之列。

    22。 (15分)【评分标准】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比较出异同之处,甚至比较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一是两首诗歌在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秋景,后半部分都是着重抒情。

    二是李诗突出战后的悲壮场面和危急形势,范诗着重渲染战争间隙的肃杀氛围,都为抒情作了铺垫。 三是李诗后半部分在后援部队苦战不利的情况下写出报效朝廷的决心,范诗则是在战局僵持状态下写出对胜利的希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如果有学生从推敲字句着手,例如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谈既然黑云压城何来日光映照等,就有可能出现开口小而挖掘深的好文章。 五、附加题(10分)(题目中已作详细提示,评分时也可参考) 啊,那个试卷找不到~~。

    7.当代学生上的古诗文阅读大赛题目

    一、默写(17分,每题1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 3.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 4.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 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 6.可怜无定河边骨,___________________。(陈陶) 7.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粗记可以休。

    (苏轼) 8.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 9.城中桃李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 10.乐游原上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11.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 12.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13.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14.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15.破帽遮颜过闹市,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 16.冗繁削尽留清瘦,___________________。(郑板桥) 17.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二、填空(21分,除28题外每题1分) 1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句选自《_________》或《_________》。

    19.元杂剧奠基人为_________,号_________。 20.《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所处的时代为_________;同时代的著名骈文作家为_________。

    21.《古诗十九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国第一首有影响的田园诗是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

    23.辛弃疾献给皇帝的体现他治国方略的文章集为《_________》。 24.金圣叹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批改的“六才子书”为《离骚》、《庄子》、《史记》、杜诗、《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古代历来“尚右”,但有一件事是“尚左”的,这是指 _________。 26.我国古代的地名——云间,即是现在的_________。

    27.因春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而命名的山是_________,水是_________。 28.(每空格0.5分)在文言文中,意思是“到”或“到……去”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西汉刘向编过许多书,如《_________》、《_________》、《新序》等。 30.袁枚,字简斋,号_________;《祭妹文》是他写的别具功力的文章;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

    31.宋代沈括所写的科技方面的作品是《_________》。 3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他写的具有现实主义的作品是《_________》。

    33.“歌行体”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标题中往往有“歌”、“行”作标志。 34.晚清“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的创作主张是:“_________”。

    35.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_________;体现桐城派在文章写法方面的观点是义理、_________、辞章。三、解释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9分,每题1分) 36.怨天尤人 37.铤而走险 38.《过大孤山小孤山》 39.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40.居为奇货 41.吾欲之南海,何如? 42.参差连曲陌 43.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44.即按地图,信如其言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每题2分) 45.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4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7.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48.济垂死之命。

    49.西塘入相而经济天下。五、简答(12分) 50.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收尾”是:“四面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4分) (1)“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用了何人的诗句?默写出原诗句,并作赏析。 (2)这个“收尾”雅俗共赏,请略作分析。

    51.欧阳修《秋声赋》的结尾是:“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4分) (1)这里的“唧唧”与“叹息”是互文见义。请默出《木兰辞》中相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略分析此结尾的意境。

    52.柳永《雨霖铃》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所渲染的情绪。

    (2分) 53.“江东父老”可不可以称为“江左父老”?为什么?(2分)六、填表(10分,字面意思2分,深层意思3分) 54.划线部分的字面意思划线部分的深层意思(1)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七、综合阅读(21分) 55.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6分) 蒋氏,姑苏巨家也:有子甫八龄,欲为求师,慕郑德明先生,具礼延之。

    先生不屑往。蒋亦跌宕者,遂厚延铁崖杨先生(即杨维帧),具道郑不就之意。

    时先生居吴淞,放情山水,日携宾客伎女,以文酒为乐,谓蒋曰:“能从三事则可,币不足计也。一无拘日课,二资行乐费,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

    蒋欣然从之。铁崖竟留三年,后其子亦有名于时。

    (明·刘绩《霏雪录》) (1)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有子甫八龄 蒋亦跌宕者 须卜别墅以贮家人 铁崖竟留三年 (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慕郑德明先生,具礼延之。 。

    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答案(初三组)

    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 一、选择题 1.A 《塞下曲》六首之一【唐】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C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D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B 5.A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B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B 8.D 9.D 10.C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1.B 12.C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在微雨的时候送和甫到龙安去,并寄语嫁给吴家的女儿。

    13.B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4.D 15.A 16.C 17.D 18.B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9.D 20.A 21.D 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 22.B 23.C 24.C 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

    25.D 26.A 27.C 28.A 29.B 30.C 二、填空题 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 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 阅读下文,依次将文中加点的代词换成人名。(47~50) 47.宋濂 48.郭浚 49.郭浚 50.金文举 三、阅读理解题 (一) 51.边塞 52.枯旷苦寒 53.咸:都。

    足:充满。 54.反对战争 (二) 55.(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4)皮 56.觇 视 57.据 攫 (三) 58.(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铁牛 舟 60.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

    61.曹冲称象 62.④ 四、鉴赏评析题 63.要点提示: 景物(环境)特点:幽静。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 64.要点提示: 《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

    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

    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

    五、创作题 65.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