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的文体观照
1.唐宋词的文体特征
唐宋词的艺术魅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独特的形体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唐宋词形体美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体认和揭示。 早在宋代,词就出现了“长短句”的别名,表明宋人已经对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有所体认和揭示。
又如清人亦有“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之类的比喻(清田同之《西圃词说》),以壮士比诗,以美人喻词,不仅是就风格意境而论,也是就形体特征而言。的确,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比之以齐言句为主体的古体诗尤其是近体诗而言,犹如美人之比壮士,具有一种窈窕妩媚、袅娜多姿的形体之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和描述唐宋词形体美的特征。 一、标题形式更丰富多彩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又称“词调”、“词牌”。
一首词的调名,与一首诗的诗题并不相同,诗题是诗的内容题材的规定与揭示,词调则是乐曲内容及其性质的标志。唐五代人填词,词的内容往往与曲调内容相符合,古人称之为“赋咏本调”或“缘题而赋”,这种情况下,词的调名实际上具有代词题的作用。
后来,词的内容与曲调内容逐渐分离开来,调名则只表示它的音乐性质与格律特征,于是有些词人便在调名下另加题目或小序,以揭示创作缘起及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北宋中前期词坛,从张先到苏轼,词题、词序的运用开始逐渐增多,至南宋才进一步流行起来。
这样,一首词在标题的形式上有调、有题、有序,比之传统的诗歌较单调的标题形式(极少数诗篇题下有序)显得更为新颖多姿;比之大多数诗题(尤其是宋代诗题)的冗长乏味来,词调大多以三字为题,而且优美动听,也能令人产生更丰富的审美联想;同时,词序的写作(如苏轼、姜夔等人的词序)也更注重艺术性和抒情性,与词作本文的配合更密切,颇具相映成趣之美。 二、体制结构更摇曳多姿 词在外在形体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片、段的划分,这与齐言的古体诗及近体诗凝固的单调的板块形体形成鲜明的对照。
词属单独一段的,称为“单调”或“单片”;有多至三段、四段的,称为“三叠”、“四叠”;大多数的词分为两段,称为“双调”或“双叠”。作为入乐歌唱的歌词,词的分片,主要是依据乐曲的分段而来的。
唐宋时代,乐曲的一段叫一“遍”。“遍”又作“片”,也称“阕”。
乐曲有几遍,歌词也就相应地有几片。唐五代人填词,大多选用单遍的曲调,即“小曲”、“杂曲”,因为它们特别适合于酒筵娱乐歌唱。
乐曲分两遍的最多,故词中的双片体或双叠体也最多。两遍的乐曲在演奏和演唱时以暂时休止来表示,而歌词的上下片之间在书写和刻印上则以空格为标志。
三叠、四叠的词调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曲调太长,不便于歌唱和流行的缘故。 如此,词的片段的划分,不仅打破了齐言诗凝重方板的主体结构,使得中国古代的诗体走上了解放之路,而且创造了更灵活更多样的形体结构方式,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形体美的内涵。
三、句式句法更参差多变 词在形体上还有一个一眼就能看出的最重要的形体特征,即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杂言句式,故词又有“长短句”之称。 唐宋词中虽然也有少量整首词全为五言或全为七言句式的齐言体的作品,但长短句已占据词体的绝对主导地位。
唐宋词中的句式,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应有尽有。而且句法也更加灵活多变,突破了一般诗歌的节奏和句法,可谓长短并用,奇偶相生,极尽错综跌宕之姿。
据电脑统计,《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依次是:四言句、七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三言句。可见宋词的句式已打破了长期以来五、七言的奇言诗歌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堪称中国古代诗体演变的一大进步。
唐宋词的长短句式,虽极尽参差变化,但又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依曲拍为句”,有具体的法度规范可以依凭。乐句有长短,节拍有急慢,因调而异,各调不同,那么依调填词,随物赋形,词也就自然形成了长短不齐、参差多变的句式特征。
据清人所编《词律》、《词谱》等书来统计,唐宋金元各代所用词调约有800多调、2300多体。不仅各调体制不一,而且一调多体。
调和体的区分,既有篇段体制上的差别,也有平仄音韵上的不同,而句式句法的变化更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词的参差多变的长短句式,与摇曳多姿的篇段结构、乃至新颖多样的标题形式等因素的结合,共同构成词体的外观形象,给人以超越凝固方板的传统诗体的袅娜之美;再加上丰富多彩的韵声韵位的变化、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唐宋词于是形成了成百成千的“调”与“体”,真是琳琅满目,各具风采,构成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画廊中一道绮丽的风景。
2.唐宋词的文体特征
宋词一般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期,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人的写作以小令为主,基本上沿袭五代词风。至柳永出,宋词才有了大的拓展。在内容方面,柳词多反映封建士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他发展长调体制,填写了许多“慢词”。柳词还善于铺叙和展衍,语言通俗,长于白描,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以其《东坡乐府》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旧框架,以黄钟大吕之巨响,开出惊涛拍岸之新天地,人称“豪放派”。从此,咏史、怀古、说理、谈玄、议论等无不可入词。以苏轼为中心,元佑词林出现了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著名词人,形成了词作的鼎盛局面。周邦彦集婉约派之大成,其词格律精严,风致醇雅,在格律规范化和表现技巧方面作出了楷模,人称“词林正宗”。北宋末年李清照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另避蹊径,形成“易安体”。前期词多写闺中少女情思,后招多悲叹身世,感慨时事。其词清新雅洁,文词优美,为一代词坛高手。
南宋初年词风大变,李纲、张元干等抗金志士写出了一大批爱国主义词作。稍后大词人辛弃疾横空出世,以磅礴之气势、遒劲之风格,昂扬踔厉之精神面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开创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壮美境界。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人的词作亦闪灼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姜燮继承发展了周邦彦的词风,其词讲究词藻音律,“襟韵高、风神潇洒”,成为南宋格律派的代表人物,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皆属于格律派,有不同程度的唯美主义倾向。南宋末年,民族矛盾激化,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等辛派词人,以其英雄主义气慨为宋词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今人唐宋词选本很多,兹介绍两种:一是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共选词251首,分为三卷,所选之词大体上体现了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多有新意。二是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选词312首,由作品、注释、说明、作家小传几部分构成。选录作品以苏丰词为重点,注释较为详尽。
3.唐宋诗词中的文化现象有哪些
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唐诗的独特风貌,形成可与唐诗抗衡的独立壁垒,对后代诗史发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宋三百一十九年,产生了众多诗人和大量诗篇。如果将流传至今的宋诗全部收集起来,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全唐诗》其中名篇佳构多不胜数,流派之多,亦为前代所少有。
对于宋诗这样一宗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究竟如何评价,自南宋时起,即产生了毁誉皆然不同的议论。明清以来,诗坛上便形成尊宋贬宋两派之争。前人对唐宋诗的比较: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风骨,故瘦劲。
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唐诗善摅情,以韵味胜/宋诗工言理,以意趣胜。唐诗较浑厚,宋诗工委曲。唐人豪迈者,宋人欲变之以幽峭。
-------------------------------------------------------------------------------------
宋诗的四个时期,八个阶段。
(一)北宋前期,即从开国到英宗末。
第一阶段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诗坛主要承袭唐风,以王禹偁为代表的一派学白居易,以九僧为代表的一派学贾岛,西昆则学李商隐。
第二阶段为仁宗,英宗两朝,主要以苏,梅,欧为代表,他们反对西昆,致力于诗风改革。
(二)北宋后期,神宗初到北宋末。
第一阶段是神宗,哲宗时期,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形成了“荆公体”东坡体“诗歌创造出现高潮。
第二阶段是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出现”山谷体“和江西诗派,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三)南宋前期,即从南宋初到宁宗开禧末。
第一阶段是高宗朝,诗坛风气是宗法江西而又想补救江西流弊,重要诗人有吕本中,陈与义,曾巩等。
第二阶段是孝宗光宗时期,以尤,杨,范,陆四大家为代表,出现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四)南宋后期,即从宁宗嘉定初到南宋么
第一阶段为宁宗,理宗时期,诗坛风气是以仿效晚唐的贾岛,姚合,来矫江西诗派之弊代表者是”江西四灵“和继之而起的江湖诗派,刘克庄是其中声望较高者。
第二阶段是从度宗宋亡前后,代表作家为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他们从四灵江湖诗人的写个人琐细感受,变而为写斗争经历和麦秀黍离之思,为宋末诗坛增添了光彩。
---------------------------------------------------------------------------------------------------
词
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
自唐五代到北宋有一个历史现象:词的风格很相像,个人的作品相像到可以互”乱楮叶“(语出《韩非子喻老》比喻模仿逼真),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集子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他们可以统统归到花间派里。
改变从苏轼开始,但远没有达到改变词坛风气的状况。只能说写了【少许】与别的词人不同的作品。可以说,在北宋词的宝库中,苏东坡贡献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至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则是信口开河了,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中,专写女性美的不下五十多首,而集中最多的是宋送别朋友。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首都要称赞女舞伎,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的超过一半以上。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增加了前人只用以写诗的文人情感那是对的。
题外话:豪放”婉约“在北宋词坛的当时并没有这些标签
4.唐宋诗词中的文化现象有哪些
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唐诗的独特风貌,形成可与唐诗抗衡的独立壁垒,对后代诗史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宋三百一十九年,产生了众多诗人和大量诗篇。如果将流传至今的宋诗全部收集起来,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全唐诗》其中名篇佳构多不胜数,流派之多,亦为前代所少有。
对于宋诗这样一宗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究竟如何评价,自南宋时起,即产生了毁誉皆然不同的议论。明清以来,诗坛上便形成尊宋贬宋两派之争。
前人对唐宋诗的比较: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风骨,故瘦劲。 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唐诗善摅情,以韵味胜/宋诗工言理,以意趣胜。
唐诗较浑厚,宋诗工委曲。唐人豪迈者,宋人欲变之以幽峭。
-------------------------------------------------------------------------------------宋诗的四个时期,八个阶段。(一)北宋前期,即从开国到英宗末。
第一阶段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诗坛主要承袭唐风,以王禹偁为代表的一派学白居易,以九僧为代表的一派学贾岛,西昆则学李商隐。第二阶段为仁宗,英宗两朝,主要以苏,梅,欧为代表,他们反对西昆,致力于诗风改革。
(二)北宋后期,神宗初到北宋末。第一阶段是神宗,哲宗时期,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形成了“荆公体”东坡体“诗歌创造出现高潮。
第二阶段是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出现”山谷体“和江西诗派,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三)南宋前期,即从南宋初到宁宗开禧末。
第一阶段是高宗朝,诗坛风气是宗法江西而又想补救江西流弊,重要诗人有吕本中,陈与义,曾巩等。第二阶段是孝宗光宗时期,以尤,杨,范,陆四大家为代表,出现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四)南宋后期,即从宁宗嘉定初到南宋么第一阶段为宁宗,理宗时期,诗坛风气是以仿效晚唐的贾岛,姚合,来矫江西诗派之弊代表者是”江西四灵“和继之而起的江湖诗派,刘克庄是其中声望较高者。第二阶段是从度宗宋亡前后,代表作家为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他们从四灵江湖诗人的写个人琐细感受,变而为写斗争经历和麦秀黍离之思,为宋末诗坛增添了光彩。
--------------------------------------------------------------------------------------------------- 词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自唐五代到北宋有一个历史现象:词的风格很相像,个人的作品相像到可以互”乱楮叶“(语出《韩非子喻老》比喻模仿逼真),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集子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
他们可以统统归到花间派里。改变从苏轼开始,但远没有达到改变词坛风气的状况。
只能说写了【少许】与别的词人不同的作品。可以说,在北宋词的宝库中,苏东坡贡献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至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则是信口开河了,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中,专写女性美的不下五十多首,而集中最多的是宋送别朋友。
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首都要称赞女舞伎,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的超过一半以上。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增加了前人只用以写诗的文人情感那是对的。
题外话:豪放”婉约“在北宋词坛的当时并没有这些标签。
5.诗歌的文体【30分】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的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
古诗是讲究诗歌的写作格式,有一定的韵律、句式要求,并要讲究对仗工整。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它的意境要深远、含蓄。当然也有写得浅显明白的古诗。如杜甫的诗歌。
现代诗是比较自由地创作出来的。它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可以不讲究对仗,也没有句式要求。但是,现代诗同样讲究意境深远、含蓄。
6.唐宋时期的诗歌文化
唐代的经济发展良好,国力强盛,因而艺术得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加上唐朝的文化氛围非常的开放和自由,很多国家的人都来大唐学习生活,也就使得文化有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艺术也就能够自由健康的发展,其中诗歌就是艺术的一种很显著的表达形式。
到了宋朝,一方面是继承了唐代的繁荣,另一方面,诗歌已经差不多达到顶峰了,按照诗歌一贯的发展规律来说,人们是怕说“熟话”的,也就是说,诗歌形式成熟以后,艺术家就开始“思变”,所以唐代的五七言诗也就慢慢的在形式上发生变化,宋词开始流行。说白了,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喜欢的人多,写的人多,自然好的作品流传下来也就多。
7.诗歌文体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无外乎赋比兴三种手法. 诗经(诗三百)中,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
8.唐宋诗词的繁盛时期,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诗词,北宋晏殊、欧阳修填此调居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晏殊,北宋初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从词作者的生平年代分析,《渔家傲》应于北宋真宗至神宗年间填词居多,多出自晏殊及其弟子之手.代表作举例: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晏殊〔北宋〕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