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会吧
1.对中华诗词大会的评价
应该是在北大。
陈更,1992年出生,咸阳秦都区人,陆续参加过《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最爱是中华》《最爱中国字》等多个国学节目,并取得不错成绩。2016年3月,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2017年2月,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人物经历陈更高中时就读于秦都区育才中学,2009年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为北大直博生。
2016年3月,亮相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在咸阳收获了许多粉丝。人物评价被观众们称赞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
2.2019中国诗词大会4月1号晚上的为什么不播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共10场,已经播出了9场。第10场总决赛改到一套播出了,播出时间是4月4日20:05,当晚十套21:50重播。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题库,首次尝试按主题分类,共分为:
节令类、咏物类(花草鸟兽类)
乡情类、亲情类、爱情类
友情类、英雄类等十多个主题
而节目也首次增加了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生动展现经典诗词活在当下的魅力,此外节目创新增设“绝地反击”的自救环节。给首次答错题的选手以挑战复活的返场机会,还新增了“你说我猜”互动答题。由嘉宾描述,让选手猜出诗句或词牌名。
3.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成为年初电视节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马”。
前晚,节目总决赛落下帷幕,“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为此,不少专家从各个角度点评了《中国诗词大会》口碑与收视齐飞的原因。
“中国人诗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蒙曼认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蒙曼(现场嘉宾) 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几年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这两句诗自己特别喜欢,但恨才华不够,希望有人能续写两句。
“中国人诗心不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蒙曼回忆称,帖子发出后最终有上百万人在跟帖。“从诗经开始,人们非常习惯诗词这种审美方式,愿意用这个来表达感情,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但是基因还在,《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00后”选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网友大量的关注。在蒙曼看来,武亦姝的走红和诗词大会成功的道理相近,因为他们都激发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共鸣,而并不是因为她夺得了最后的冠军。
因为早在节目刚刚播出时,武亦姝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就在“飞花令”环节一战成名。当时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微笑着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脱口而出,令大量网友折服其气度和才情,也让不少人高呼,这才是“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蒙曼认为,激发人们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会得到奇迹般的喷发,诗词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都喜欢那种国民好闺女形象,谁家里有这么一个姑娘,心里都会觉得特别开心”,蒙曼坦言,“我们心目中对一个女孩不就是这样期盼的吗?希望她很文静,有高雅的品位,学问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国人对于年轻女性的审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 靳智伟(媒介专家) 文化的痛点常成传播的热点 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
一部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中国的诗歌史。盛世必言诗,“大江东去”形成唐宋诗词创作的顶峰,“红军不怕远征难”体现着当今中国人的豪情;节日必言诗,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入世必言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世必言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触景时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情时言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闲适时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媒介专家靳智伟看来,虽然在现代诗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自古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
“文化的‘痛点’常常可以转化为传播的‘热点’与多媒体‘槽点’”,靳智伟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民族文化基础,通过电视传播手段,让电视受众以‘会诗’的形式与选手对话,与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生活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审美情操”,在靳智伟的眼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多元文化信息,与电视手段的有机结合,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形成了诗样传播调性与多元文化传播形态。
“这使得节目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强化哲理的同时没有酸腐的道学气味。” ■第二季亮点 改进赛制 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许走不到最后 赛制的创新性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不仅仅可以选拔优胜者,还构成了本节目叙事结构的框架,是节目形成悬念和传播趣味点的重要手段。
《中国诗词大会》则以独创形式的赛制结构——“内循环搏击擂台赛”博得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节目通过海选形成现场百人团成员,百人团通过擂主争夺战形成当期擂主,攻擂失败者重新回到百人团。
这种循环赛制使得比赛形成富有弹性的趣味结构。对于攻擂的选手来说,题目的难度实际上是把双刃剑。
因为高难度的题目可以更多地击败百人团选手获得更高的分值,但也可能将自己打败。低难度的题目自己可以轻松驾驭,但可能无法获得攻擂的分值而导致自我淘汰。
这样的场内循环打分结构,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然而,这样的双刃剑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时就产生了爆冷门的情况。
当时,李子琳从节目刚开始便像武亦姝一样因出色的诗词储备量和冷静的头脑获得了网友极大的关注。而后,李子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直杀到决赛,却被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首次攻擂的殷怡航击败屈居亚军。
第一季结束后,很多观众感到大赛的赛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最后的选手获胜名次难以服众。因此,第二季将赛制修改成积分制,比赛一共十场,前九场是通常的比赛,最后一场即第十场则是让前九场表现较优的守擂者、攻擂者和挑战者集中起来。
4.中国诗词大会2019有哪些突破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传播中国诗词荟萃的极具正能量的综艺节目,再加上著名主持人董卿的生动形象的解说,使得这档综艺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直接掀起了一场读诗背诗的浪潮。
2019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之前的模式上加以改进,使得节目的互动性更强,极大的增强了节目的效果。诗词是先辈留给我们灿烂的文化精华,但是因为其晦涩难懂的语言,导致很多人都不喜欢诗词,甚至一提到背诗就头疼。而这档节目却把诗词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无数人重新拾起了对诗词的热爱之情。
该档节目采用比赛制形式,从全国甄选百名选手,在现场进行几轮比赛选出更加出众的人来进行“飞花令”,中间穿插着国学大师的讲解,很好的让观众了解了诗词的内涵,而不只是流连于浅表意思。2019新的一期节目中,增加了现场作画环节,它考验到选手对诗词的全方位理解能力。诗词的美不足以用语言来形容,唯有画作可与之相呼应,诗中的意境在这些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凸显诗词意境的基础上,这一突破还活跃了现场的氛围,人们学习诗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才女陈更又参加了这一季,她已经成了诗词大会的常客,并且每一次都表现不凡。这次她终于拿到了冠军,可见坚持一件事情还是有意义的。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综艺节目,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也要像上面的选手看齐。
5.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郦波和康震的诗,您读懂了吗
说实话,六甲番人挺佩服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们的胆量的,文化类比赛(暂且定义为比赛罢,因为有了冠军)是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尤其是诗歌类,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刻太容易出错了,或许评委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点评的时候,经常会将话题引申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毕竟都是大学教授,口才都不错,乾坤大挪移就带大家进入了百家讲坛。
但单靠话术,难免还是有疏漏,于是精心准备的诗终于揭晓了所有的疑团,六甲番人无意抨击任何人,就事论事吧,且看第一首诗:
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诗据说是集句,也就是将前人的名句集合成一首新诗,集句类型的也有佳作,比如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就可以算是集句,一共十句,句句用引用经典,只是略微修改几字,而诗词大会的这首集句确实也都引用了名句,都出自苏轼的词,首句来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次句来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第三句来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改了一字,尾句来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之只是,这四句放在一起,究竟想表达什么?用典绝不是堆砌,这里只能说是小孩子垒积木了。
至于格律,那这首诗也是说出律很多,且不说第三句和尾句各有一个“吾”字,重字的毛病不懂格律的朋友都知道不可取。再细说格律,按七绝首句平起入韵的格式,“欢”怎么可以和“香”、“乡”押韵,即便按用韵最宽的中华新韵也押不了韵的,按平水韵就差得更远了。如按首句平起不入韵呢,第5字“是”应平,第7字“欢”应仄,第20字“吾”应仄,多处出律。
再看第二首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首诗看似豪放雄壮,用典明显可见,苏轼的词,伟人或李贺的诗,但是还是弄不清楚想说什么,是在颂诗词大会让诗词雄起?还是号召大家用诗词歌颂新时代?如是,为何用平声五微?五微韵属于窄韵,读音色彩灰暗沉闷,更适宜表达委婉的情绪,以展现阴柔之美。选韵是有讲究的,想表达雄壮的气势,为何不用三江或七阳?
再论格律,也是没法看的,按七绝平起不入韵格律,第6字“日”应平,第13字“芳”应仄,第16字“鸡”应仄,第23字“代”应平,第25字“流”应仄。出律比第一首诗还多,只能算打油诗了。
诗词大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评委代表着诗词大会的水平,评委们如果实在不擅长作诗,建议还是别作了,不然,让观众们当成标准格律来模仿,问题就大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6.《中国诗词大会》中谁最厉害
《中国诗词大会》中最厉害的是: 总冠军 武亦姝
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最后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非常高关注,除了武亦姝的表现外,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热议。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夺冠。其实,这场比赛中其他选手都很强,女博士陈更更是已经担任过几期擂主。不过,由于比赛题型并不局限于记忆类的填空选择,而是从历史、社会、生活等层面同时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攻擂者自身知识范围的局限,就成为追逐赛中的致命短板。最终稳定发挥的武亦姝成为最终攻擂者,而在第二轮与百人团的飞花令对决,以及第三轮的擂主决战中,对手的失误也将这个小才女送上了冠军的宝座。
武亦姝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她的诗词储备量大,让她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是“月”字,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飞花令有时间限制,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而武亦姝不仅没慌,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里包含四个“月”字。在决赛中,她又是9道题无失误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以“酒”为题的飞花令里,她连说三句酒字诗,而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同样对擂三句,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获胜。
武亦姝在赢了《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顿时成为“网红”,不少观众大赞其“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诗词大会的主要原因就是场上的选手都很淡然,心中有诗、爱诗,不为名利。“繁华落幕,速去读书!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我们欣慰,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