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格律与欣赏尔雅1.2

    1.请分析此唐诗格律

    按古韵格律为……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代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也是借汉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禁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的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特别宠爱,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宫,好象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而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

    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

    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

    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 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 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2.诗词格律大全

    《中华词谱举要》中收录常用词牌52个,为了缩短篇幅,用横排方式,竖排时以逗号和句号分行,顿号在句子之中。

    单调只有一段叫一片,双调有两段分上片、下片。有括号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放宽处,作者自定。

    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押韵字(韵脚),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转韵字。1.十六字令(单调.16字),又名《苍梧谣》、《归字谣》,押平声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忆江南(单调.27字),又名《江南好》、《望江南》。

    要求第3、4句对仗,押平声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3.渔歌子(单调.27字),押平声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4.捣练子(单凋.27字),要求开头两个3字句对仗,押平声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5.调笑令(单调.32字),要求第2句重叠第1句、第7句重叠第6句,共用3韵可以不相同,中间转韵: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6.如梦令(单调.33字),要求5、6两个两字句与第4句最后两字重叠,押仄声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7.长相思(双调.36字),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和下片的前两个3字句的后两个字重叠,押平声韵: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8.生查子(双调.40字),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9.浣溪沙(双调.42字),上片和下片第1句平仄排列不同,要求下片前两句对仗,押平声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0.采桑子(双调.44字),又名《丑奴儿》,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下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也可以部分字重叠),押平声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1.菩萨蛮(双调.44字),上、下片不同,上片和下片前两句用仄韵、后两句用平韵,不要求韵部相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12.巫山一段云(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相同,可各用一韵,亦可不在同一声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卜算子(双调.44字),又名《百尺楼》、《楚天谣》,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14.减字木兰花(双调.44字),简称《减兰》,上、下片格律相同,共用两仄两平韵,各韵不必相同:(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15.诉衷情(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16.忆秦娥(双调.46字),上、下片不同,上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下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押仄声韵: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17.清平乐(双调.46字),上、下片格律不同,上片用仄韵、下片用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8.人月圆(双调.48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平)平。

    3.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

    格律”与“束缚” 既然要写旧体诗词,就要以格律为准绳,严格按照格律写诗填词;既然不讲韵律和平仄,就不要攀附风雅,以“突破束缚”为借口,只凑足字数而不顾格律。

    当达到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再在适当的地方作适当的突破。 所谓“字有定声”,要严格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遵循诗词格律的声律、韵律写诗填词,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浓郁,就达到目的了。

    至于已丧失的曲谱,要遵循也没有依据,自然无法做到。 初学者切忌“未学走路先学飞”。

    记得在国营龙江农场的一次宣传作品评议会上,一位仁兄为他自己所写的不押韵所谓“七律”辩护:“八句一首,七字一句,这就是‘七律’。”我当场帮他作了补充:“还有五个韵!”引来哄堂大笑,仁兄还不知道人们笑啥! 3、关于“一东,二冬” 随着语言的发展,诗韵也在发展变化,就诗韵而言,古往今来有“广韵”、“平水”、“新韵”等。

    一般应用的诗韵,上平声15部,下平声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总共106部。可到了现代,有人把诗韵归纳为不足原来的10%,秦似的《现代诗韵》就总结为“一花二歌三些四姑五衣六开七飞八高九收十山十一根十二方十三东”13部,其中,不仅“东”、“冬”(韵母ong)合成一部,连所有韵母为ing和eng的字都兼并了,实际上并不实用。

    个人意见是:不管是“东”部还是“冬”部,尾韵为ong者通韵。 至于古诗韵中“东”与“冬”的区别,按我的理解,就是除了韵母在古代有区别而在现代没区别的部分字分别收进“东”、“冬”两部外,还有把韵母eng的字(如逢、缝、蜂、烽、峰、丰等)收进“冬”部。

    当然,个别韵母为eng的字(如风、枫、冯等)也收进“东”部,依据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它们的读音在古、现代还是有区别的。 4、入声字如何分辨? 填词需要分辨入声字,因为不少词谱都强调用入声韵,如“石州慢”、“雨霖铃”、“忆秦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

    如果你是江浙、西南或华南人,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因为在许多方言里还保留着入声。如果你讲的是北方方言,要分辨入声字就比较麻烦,必须靠查字典或辞书来解决。

    在古汉语里,“声”指的是平、上、去、入四声,而在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分化,一部分归于阴平(如“出、激、夕、滴”等),一部分归于阳平(如“则、国、读、佛”等),一部分归于上声(如“辱、北、角、铁、雪”等),还有一部分归于去声(如“色、迫、入、欲”等)。 就普通话来讲,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的入声字变为一律变为阳平。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上、去、入三声都属于仄声。

    “白日依山尽”的“白”,还有“黄河入海流”的“入”,按古声都是入声,但这并非“五绝”所要求的。 这里只要是仄声就行,没必要讲究入声 。

    4.诗词格律·鉴赏与创作 夏传才两个版本哪个好

    找到一位与之有关的当代诗坛名家诗人,网上搜到的简介如下供参考:李者也,豪放派爱国诗人、山水诗人,当代“古诗复兴运动”的致力者之一,被业界誉为“当代李白之一”。

    “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后二字,原名李华振,男,汉族,生于安徽、长于河南、学于湖北,曾工作于浙江、湖北、天津等地,数十年多变的人生阅历、豪迈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笔耕,只为写作古诗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诗集《诗裔山河录》(收录所写3000首古诗)、“新边塞体”诗集《不许山河换界碑》(收录所写260首古诗)、励志诗集《既生我》(收录所写150首诗)、人生感悟诗集《今生且》(收录所写220首诗)、情感诗集《风不误桃》(收录所写200首诗)、归隐诗集《且趁》(收录所写200首诗)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