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写七绝诗词

    1.怎样写好七绝诗

    先熟悉韵律,杜甫的古诗较工整多读度

    以下是 关于如何写好诗词的个人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增加爱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诗经到当代诗词,我们的前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的海洋。

    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咏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学会欣赏、打好基础

    写诗难,欣赏诗词同样难。欣赏诗词,是写好诗词的第一道门坎。欣赏和写作诗词,能够寄托情志,交流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一首作品如何欣赏呢?首先,要反复吟诵,慢咽细嚼

    四、勤观细察,积累素材

    我们写诗词,一首作品,取什么材,是写事写景,还是写人写物。都必须经过作者认真仔细的构思和观察。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对刚出水的小荷观察得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成为千古名句。又如“珠江三尺雪,月来泛寒光”,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蛮有诗意,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珠江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它从何而来的雪呢?这是作者失察了。严重脱离实际,就像我们星子戏唱脱了板,结果全无,闹笑话了。在二000年,我应某杂志社《专家论作诗》栏目写的二首七绝,作了简明的回答。其一“欲作诗词意境开,为寻腹稿久徘徊。闭门难遣生花句,妙语都从实践来”。其二“熟读诗书铁锁开,平时积累少徘徊。勤观细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笔底来”。

    五、不厌其改,推敲提高

    如何提高诗词的质量,古人云:“好诗改百遍”。俗话又说:“乖孩子是哄出来的,好诗词是改出来的”,可见改诗对诗的质量尤其重要。每一首作品,先应反复推敲,然后请别人提高,不要怕别人指出不足之处,不要怕丑。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深刻的体会。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一首《七绝.初夏》“杏卸残装藕叶青,西风瘦柳夜啼莺。桃花流水同春去,听取新蝉报夏声。”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后给一个网名叫静夜诗语的人看,半天不说话,我就急了,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说“句子很美,诗味也足,总的来说不及格”。接着就指出了这首诗致命的缺点,因为红杏在二月开花,杏卸残装,藕叶还未长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应改为李卸残装藕叶青为妥。这一改就符合客观了,整首诗就活了。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啊!

    再是推敲提高的问题,诗词是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作者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借鉴。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卢延让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诗也就活了。

    六、相得益彰,功在诗外

    首先要充实生活,学会做人。人到中年以后,打拼的时代基本过去,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有些人把时间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终日嬉游,无所适从,奉劝这些同志不如写点诗词,作为一种调节和享受,一种休息和解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通过诗词创作可以调节情绪,修身养性。当创作出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时,往往使人心旷神怡,兴奋不止,久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在写作诗词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凝神静气,忘却烦恼和忧愁,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的一个南昌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说他写的每一首诗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每读来,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叫人感慨万千,那些浮燥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使人心平气和,事实确是如此,于我心有同感焉。

    再次写诗可以健脑强身,益寿延年。我国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为什么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强呢?主要变化在脑细胞数量比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减少15%,脑的重量减轻8-9%,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左右,从医学角度来看,预防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多用脑,勤用脑,使有潜力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代替已失去功能的脑细胞。我们作诗填词,主要就是用脑。同时在写字时,能使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心率均匀,血压平稳,呼吸顺畅,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也得到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反应灵敏,抵抗力增强,对于某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在有益处的。

    2.怎样写好七绝诗

    先熟悉韵律,杜甫的古诗较工整多读度 以下是 关于如何写好诗词的个人粗浅体会一、培养兴趣,增加爱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诗经到当代诗词,我们的前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的海洋。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咏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学会欣赏、打好基础写诗难,欣赏诗词同样难。欣赏诗词,是写好诗词的第一道门坎。

    欣赏和写作诗词,能够寄托情志,交流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一首作品如何欣赏呢?首先,要反复吟诵,慢咽细嚼四、勤观细察,积累素材我们写诗词,一首作品,取什么材,是写事写景,还是写人写物。都必须经过作者认真仔细的构思和观察。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对刚出水的小荷观察得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珠江三尺雪,月来泛寒光”,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蛮有诗意,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珠江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它从何而来的雪呢?这是作者失察了。

    严重脱离实际,就像我们星子戏唱脱了板,结果全无,闹笑话了。在二000年,我应某杂志社《专家论作诗》栏目写的二首七绝,作了简明的回答。

    其一“欲作诗词意境开,为寻腹稿久徘徊。闭门难遣生花句,妙语都从实践来”。

    其二“熟读诗书铁锁开,平时积累少徘徊。勤观细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笔底来”。

    五、不厌其改,推敲提高如何提高诗词的质量,古人云:“好诗改百遍”。俗话又说:“乖孩子是哄出来的,好诗词是改出来的”,可见改诗对诗的质量尤其重要。

    每一首作品,先应反复推敲,然后请别人提高,不要怕别人指出不足之处,不要怕丑。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深刻的体会。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一首《七绝.初夏》“杏卸残装藕叶青,西风瘦柳夜啼莺。桃花流水同春去,听取新蝉报夏声。”

    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后给一个网名叫静夜诗语的人看,半天不说话,我就急了,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说“句子很美,诗味也足,总的来说不及格”。接着就指出了这首诗致命的缺点,因为红杏在二月开花,杏卸残装,藕叶还未长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应改为李卸残装藕叶青为妥。

    这一改就符合客观了,整首诗就活了。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啊!再是推敲提高的问题,诗词是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作者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

    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借鉴。

    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卢延让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诗也就活了。六、相得益彰,功在诗外首先要充实生活,学会做人。

    人到中年以后,打拼的时代基本过去,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有些人把时间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终日嬉游,无所适从,奉劝这些同志不如写点诗词,作为一种调节和享受,一种休息和解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通过诗词创作可以调节情绪,修身养性。

    当创作出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时,往往使人心旷神怡,兴奋不止,久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

    在写作诗词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凝神静气,忘却烦恼和忧愁,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的一个南昌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说他写的每一首诗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每读来,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叫人感慨万千,那些浮燥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使人心平气和,事实确是如此,于我心有同感焉。

    再次写诗可以健脑强身,益寿延年。我国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

    为什么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强呢?主要变化在脑细胞数量比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减少15%,脑的重量减轻8-9%,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左右,从医学角度来看,预防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多用脑,勤用脑,使有潜力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代替已失去功能的脑细胞。我们作诗填词,主要就是用脑。

    同时在写字时,能使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心率均匀,血压平稳,呼吸顺畅,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也得到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反应灵敏,抵抗力增强,对于某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在有益处的。

    3.怎样去写七绝

    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附:( )中 可平可仄, 注意韵脚。

    第一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怎么写七律诗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以上面的要求来看, 楼主宜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限韵, 每2468句末字平声, 押中华新韵或其他您熟悉的韵部

    2, 平仄, 按七律平起首字不押韵, 可按以下格式协律平仄, 12声算平声, 34声算仄声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 对偶, 第二三联按律要求应是对偶的, 对偶的方法, 简便一些就是动词对动词, 名词对名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以上请楼主斟酌.

    5.如何写五绝的诗

    五绝的写法及格律 好多人都说,五绝好凑,字少。

    其实五绝是最难写出佳作的。然而五绝又是最自由,章法最多的。

    绝句虽然都可以末句出采,然而,五绝的这个倾向要明显小于七绝,因为字数少,所以仅仅靠五个字出采的难度也就大了许多。一共二十个字,如何排列组合才够味道呢?可以说每一首好的五绝都与众不同,不大好划分呢。

    1. 整体不可划分型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个例子是古时诗话经常说的,看单句没有任何意义,挑不出彩来,然而整篇却感情真挚,回味无穷。有人推这首五绝为唐诗五绝之冠。

    这首诗基本靠整体构思,像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虽然短小,却一波三折。如果仅看头尾,则似乎一点联系没有,四句浑然不可缺,构成一个完美的表述。

    这种形式对作者的创意提出了最高要求。我之所以首先提它,是因为它的语言朴素,毫无华彩,然而意境之深远,构思之巧妙,可以说百折千回,味道之厚重,压过了许多名篇。

    作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目标,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 2. 单句彩全篇强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吊寒江雪。 这个严格说是首古绝,然而是比较典型的章法,所以借用一下了。

    这首是句句出采,意境寒瘦孤绝。这种形式,也许对作者构思谋篇的要求不像第一种那么高,然而对遣词造句的手段有相当的要求。

    3. 常见是哪种?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感觉最常见的五绝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混和物。即句子虽然不是每一句都凝练若斯,但是还是比较有单句的意境的,而整体感、立体感又强。

    五绝比较能锻炼人的遣词造句,因为用少量的字抒发复杂的情感,对用词和谋篇都是苛严的。许多人写个五绝,感觉像七绝,而且动不动都是假禅意,空花明月的,其实五绝的佳作,内容很少重复。

    只是现在的人,对创新的自我要求不够,才会造成“复制意境”的现象。 4. 汉古诗型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五绝一共二十个字,如果重复几个如何?那还不得罗嗦死?然而汉古诗经常是用这个字词的重复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意境,而这首唐五绝,居然二十个字里有三个“宫”字,然而,就是这“行宫”、“宫花”、“宫女”,突出表现了盛世不在的悲哀,以及白头宫女空虚冷落的生活。这种五绝在网络也能见到,但是要写出汉古诗的味道,则不是简单地重复字词就可以的,多读些汉古诗可能有比较好的助力。

    5. 写什么和怎么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看上去是形式2还是形式3?读一下似乎都不是。关于五绝,最有趣的话题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了。

    上面说,网上五绝多为禅意,而五绝佳作则往往不是。因为五绝的气质最像汉诗,而汉诗中自然白描的感觉也最适合禅意,再加上现在能融入作者灵魂的诗作不多,造成了五绝似乎最适合说禅的假象。

    其实古人写五绝,基本没有禅意。即使是王维的冲淡清雅,也是对自然一种从容的热爱,而不是什么说禅说法。

    五绝最不适合用来说理,无论是禅理还是道理。所以,选择禅意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可能会引起不少人惊叹和赞美,但是细品起来,味道假假的,根本不能和这些名篇相比,关键的原因是,为了写而写,还是为了自己的心而写。

    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心而写,到底有多少禅可以说呢?所以,写什么,看上去是个自由选择的问题,其实还包含了一个人能不能用诗歌表达自己,而不是写诗这个写诗的基础哲学。既然有了目标,就还有怎么写的问题。

    五绝比律还能锻炼人的构思能力,如果认真写五绝,而不是把五绝推向虚禅的话。一个意念靠20个字表达,这个痛苦的创造过程,是写古诗词里最美妙的。

    五绝类型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五绝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绝类型三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五绝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6.如何写七律及范例

    七律平仄要求是句中246位置符合【粘】【对】【替】。

    替:任意句中264位置平仄交替。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对:一联中上下句246位置相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七律第三句粘第二句,第五句粘第四句,第七句粘第六句。它们246位置平仄一样——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最后还要主意不能孤平就是了——任意句中除了尾字,句中不能只有一个平。

    七律有四个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

    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

    平起平收。

    要看是什么格式,主要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第二个字是平的就是平起,最后一个字是仄的就叫仄收。

    七律最通常的是由景入情法。例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前两联写景,地点时间等,由景转入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