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明镜

1.关于心如明镜的诗词有哪些,佛语也可以
《菩提偈》
唐代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古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霜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了怀才不遇,许多寒心不平的经历和磨难,使他早生白发过早老去的“愁”苦.何处得秋霜?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感叹,也引发读者对作者一生坎坷经历的无限想象.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3.诗中的半亩有如明镜一样打开.实际是比喻什么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尤其最后两句,是寓理诗的千古名句,宋以后将其意义引申开来,并不仅限于读书的感受了,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4.谁有一些有如明镜亦非台这种意境的诗句
菜根谭:
鱼得水游而相忘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大力推荐菜根谭啊,这部书里经典的有意境的句子真的很多,相信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的。
苏轼的琴诗也很经典: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希望对你有帮助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