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曲赋代表作

    苏轼的主要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赋文等)有哪些

    1。

    前赤壁赋 [苏轼] 2。苏轼诗选 [苏轼] 3。

    苏轼词选(48首) [苏轼]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 5。

    春宵 [苏轼] 6。海棠 [苏轼] 7。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8。 和子由踏青 [苏轼] 9。

    花影 [苏轼] 10。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11。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3。

    三月二十九日 [苏轼] 14。上元侍宴 [苏轼] 15。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17。

    题金山寺 [苏轼] 18。题西林壁 [苏轼] 19。

    望海楼晚景 [苏轼] 20。雪后北台书壁 [苏轼] 2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22。 有美堂暴雨 [苏轼] 23。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苏轼] 24。赠刘景文 [苏轼] 25。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 [苏轼] 27。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29。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 31。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3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34。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35。

    洞仙歌(江南腊尽) [苏轼] 36。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 37。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苏轼] 38。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苏轼] 39。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苏轼] 40。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41。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4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苏轼] 43。

    浣溪沙(寓意) [苏轼] 44。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苏轼] 45。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46。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苏轼] 47。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苏轼] 48。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苏轼] 49。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50。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苏轼] 5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5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53。

    满江红(江汉西来) [苏轼] 54。满江红(清颍东流) [苏轼] 55。

    满庭芳(三十三年) [苏轼] 56。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57。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58。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苏轼] 59。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苏轼] 60。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苏轼] 61。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6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63。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64。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苏轼] 65。

    阮郎归(初夏) [苏轼] 66。少年游(去年相送) [苏轼] 67。

    哨遍(为米折腰) [苏轼] 68。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苏轼] 6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70。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7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72。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苏轼] 73。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74。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 75。

    西江月(重九) [苏轼] 76。行香子(携手江村) [苏轼] 77。

    行香子(一叶舟轻) [苏轼] 78。阳关曲(中秋作) [苏轼] 79。

    永遇乐(长忆别时) [苏轼] 80。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 81。

    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苏轼] 82。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83。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苏轼] 84。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85。

    醉落魄(轻云微月) [苏轼] 86。赤壁赋 [苏轼] 87。

    石钟山记 [苏轼] 88。前后赤壁赋 [苏轼] 89。

    苏轼词集 [苏轼] 90。苏轼词选 [苏轼]。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

    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

    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

    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

    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

    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

    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

    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曲律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

    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

    诗、词、歌、赋,分别指的什么?常说“诗词歌赋”,那么,它们分别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歌: 诗体的一种。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 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赋: 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