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胡中行诗词

    1.《与高司谏书》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欧阳修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

    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

    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

    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

    2.《脚步集》陈思和 好词好句

    元旦刚过,我应香港岭南大学邀请,前往讲学。

    临行前,胡中行教授美意嘉言,赋诗七律一首:信有橐驼植树才,栋梁满目足徘徊。一言屡屡成新说,百事欣欣赖总裁。

    独步香江凌浩荡,回眸南岭秀崔嵬。相交却似深庭院,过尽曲廊堂庑开。

    读后感慨良久。“文革”劫后,高考恢复,我是七七级,中行兄是七八级,我们同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又是同年留校任教。

    三十年来,教书育人,陶冶万物,疲惫有加。而中行兄性情潇洒,心存别趣,沉醉于古典文学,热衷于诗词唱和,怡然成风。

    新世纪以来,我任中文系系主任,中行兄任系工会主席,携手推进系务改革,扩大教师民主权益,配合协调,相得益彰。念及此,心存感激,依原韵酬答中行兄:丁巳运筵戊午才,百墟兴废忍徘徊。

    钧陶万物心生累,笔走华年意别裁。独舞广寒非止境,群山览小仰崔嵬。

    相交如水看平淡,未到深流逐浪开。四联八句,不但寄托我与中行兄情谊,也触及三十年来个人治学生活之实践。

    3.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在当下,古诗词也许是小众的,但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让观众领略到中华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有网友说:“看了节目,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原来中国古诗文这么有趣。”套用诗词大会夺冠者武亦姝的话说,古诗词里有“现代人给不了”的那种东西,可以直指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

    从审美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古诗词,多读点古诗词,对一个人气质修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伴随终身的。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网络语言与视频直播使年轻人与那种真正可以抵达人心的书面语言拉开了距离,这就更需要古诗词的滋养与熏陶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如果是一个德国人遭遇了挫折,我想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音乐,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音乐中德国是“一切民族之王”。

    而一个中国古代书生若是科场失意,他往往用诗歌来排遣解忧。说到诗歌,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唐诗。

    如王维的《相思》一诗,在中国人的情感谱系里别具意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原是寄给南方友人的诗,借红豆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但后人常将它作为一首情诗来理解。

    实际上,作者与读者对同一作品理解感悟上的差异是文艺史上经常发生的事。“相思”作为一种情感类型,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内涵却十分丰富。

    “现在的人谈及相思,好像总觉得是男女之情。很少有人会认为相思也可以是一种恩情。”

    今年第一期《收获》杂志刊登了王安忆的中篇小说《红豆生南国》,她说这篇小说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写一写人世间的一种情。“小说的男主人公,一生欠下很多情,好像人生处处在欠债的样子”。

    可见,“感情”有时候确实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词)。与唐诗相比,宋词写“情”则更为真切动人。

    宋代词人晏几道曾写过一首《临江仙》,词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歌女小苹的词作。

    作者曾在《小山词》的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妓,他每写一词,就交给她们唱,他自己同另外两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他的词也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

    张宗橚《词林纪事》说“此词当是追忆苹、云而作”。但词中只提小苹一人,词的上片写梦后情景,下片追忆小苹。

    全词虽语言平淡,却感情深挚,十分耐人寻味。古诗词不仅富有情味,而且思想内涵十分丰厚。

    正如蒋勋先生在《“美”的最大敌人是“忙”》一文中所说:“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注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都没看到。”

    在宋代诗歌中,直接反映国家政治、社会民生各层面的诗作数量较大,质量也很高,因而有“宋诗重事”的说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传统文化的血脉不能断,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

    自先秦至晚清,中华古诗词走过几千年,历史积淀十分丰厚。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演变规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作了精辟的论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这段话,简要地勾画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演变过程:从《诗经》的四言体到《楚辞》的骚体,再到五七言诗(以唐诗为最高繁荣阶段),最后到长短句的词和曲。应该看到,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词的成就是相当高的。

    尤其是诗歌,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近两千年漫长的发展、演变,到了唐代,无论是体制的完备,还是题材的多样,无论是意境的深邃,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在封建社会,已达到了不可企及的境界。所以,鲁迅先生曾风趣地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 可以说,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

    从风格上看,“诗家苍劲古朴”,词则“贵香艳清幽”,有“诗庄词媚”之说。在表现手法上,“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

    后来的元曲以“俗”为本色,表现手法则“赋、比多于兴”。但如上所述,古诗词的魅力还在于以情动人。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作品是没有感染力、没有价值的。

    法国一位作家说过:“感情是唯一永远有说服力的演说家。” 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词、进行文学创作时千万不要忘记感情因素。

    感情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最富于个性特征的。在我看来,人类需要情感,文学也离不开情感。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绝望,对情感的渴求和期望。

    4.《与高司谏书》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欧阳修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

    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

    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

    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

    5."呵呵"一词最初出自谁口呢

    目前网络上较多人认为“呵呵”的源头是苏轼或者韦庄的作品: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苏轼评论己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 “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5首中的第四首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中行老师表示,追究“呵呵”的根源并无太大意义,“苏轼确实早就说过这两个字,但无论是苏轼还是韦庄,肯定都不是这个词的最初发明者,他们所写的'呵呵'也肯定不是现代网络上的这个意义.这个词是个口语,来源于民间,每个老百姓都说,就是表示一种愉快的心情.要说追溯源头,先秦的老百姓都会说,肯定还要早于韦庄了.”。

    6."呵呵"这个词什么意思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特别是聊天工具和bbs(BBS)的普及发展的情况下,“呵呵”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打在电脑屏幕上用来表示自己的表情,当然,在手机短信里同样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呵呵”已经成为时下表示笑的表情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

    呵呵也是人们喜欢发的词语。但是人们很少在日常生活说它。

    这是笑容中最中庸的一种,给人莫测高深的感觉。你搞不清楚对方是喜?是悲?是怒?是乐?最后你只好仰慕他,敬佩他,但他还是没感觉,还是会给你一个让人近乎崩溃的:呵呵~有时候没有话说,或者对对方的话表示赞同的也常发出一两声呵呵的笑声的。

    而这种笑声更多的是给人一种亲切感,具有憨厚的特质。 这还代表这女孩子可爱的笑声,更能体现出女孩子的可爱。

    呵呵的意义现在已多种多样,有时仅仅表示同意,甚至可以是没有意义。呵呵有时也带有冷笑,嘲讽的味道,抑或是炫耀,放松的心情。

    总之。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比较万能的词汇。

    呵呵这一词语已成为网络,短信,邮件,贺卡等媒介中非常常用的词语。 更有的是你说的话让一些可爱的女生不好接, 要不就是你问她尴尬的问题,她不好直接回答,想掩饰或者委婉的拒绝你的问题也可能打出“呵呵”两个字。

    O(∩_∩)O~ “呵呵”的来源 目前网络上较多人认为“呵呵”的源头是苏轼或者韦庄的作品: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苏轼评论己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 “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5首中的第四首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中行老师表示,追究“呵呵”的根源并无太大意义,“苏轼确实早就说过这两个字,但无论是苏轼还是韦庄,肯定都不是这个词的最初发明者,他们所写的'呵呵'也肯定不是现代网络上的这个意义.这个词是个口语,来源于民间,每个老百姓都说,就是表示一种愉快的心情.要说追溯源头,先秦的老百姓都会说,肯定还要早于韦庄了.”是一种拟声词,用来形容笑声,可以是娇羞的笑,敷衍的笑,掩饰的笑,也可以是无意义的笑,总之,用法挺多的。

    7.请问“呵呵”一词最早出于哪里

    呵呵”的来源目前网络上较多人认为“呵呵”的源头是苏轼或者韦庄的作品:“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评论己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5首中的第四首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中行老师表示,追究“呵呵”的根源并无太大意义,“苏轼确实早就说过这两个字,但无论是苏轼还是韦庄,肯定都不是这个词的最初发明者,他们所写的'呵呵'也肯定不是现代网络上的这个意义.这个词是个口语,来源于民间,每个老百姓都说,就是表示一种愉快的心情.要说追溯源头,先秦的老百姓都会说,肯定还要早于韦庄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